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集结号,投名状,色戒,士兵突击

[复制链接]
易枫 发表于 2007-12-2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7-12-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古代是常见的,叫“守宫砂”。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守宫”就是守住那神圣的一方妙处。实际上“守宫”是蜥蝎的一种,躯体略扁,脊部颜色灰暗,有粟粒状的突起,腹面白黄色,口大,舌肥厚,四足各有五趾,趾内多皱褶,善吸附他物,能游行在直立的墙壁上,就是大家常见的“壁虎”。

晋朝《博物志》中记载: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吃满七斤朱砂后,把壁虎捣烂并千捣万杵,然后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褪。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是以称其为“守宫砂”。有了这种传说中效果绝佳且步骤简单的能够验证女子“贞操”的方法,也不管其是否真实,一些朝代便把选进宫的女子点上“守宫砂”,作为其是否曾经犯淫犯戒的标志。在民间流传开来,以讹传讹,便有了以后众多的武侠小说作者借用“守宫砂”来做的文章。据说,守宫砂只能用来验证处女的贞操,已婚妇女是绝对不灵验的。实际上,这种办法是在宋代随理学的兴起而得到推广的。在宋代由于刚刚使用,经验不足,闹出了许多笑话,弄出了许多是非,其中有名的一个冤案出现在四川。

事情还得从宋太祖灭后蜀讲起。王全斌率军进入四川,宋太祖谆谆告诫:“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驱逐吏民,开发丘坟,剪伐桑拓。”然而宋军骄纵不法,滥杀无辜达数万人。民情汹汹,民变迭起,宋政权一面严惩有关人员,一面派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蜀宣慰,一面承诺减赋,一面承诺拔擢人才出仕为官。所谓拔擢人才,既然属于安抚性质,自然是以有财有势或者有头有脸的人士为主,至于真才实学则放在次要地位。

四川万县大豪富林宓田连阡陌,骡马成群,自然也在拔擢之列。于是打点行装到汴京去朝见皇上,接受宋太祖的面试,等待任命。林宓除结发妻子外,还有五位如花似玉的侍妾。最小的侍妾叫何芳子,才18岁,原本是后蜀政权兰台令史何宣的女儿。宋朝灭后蜀,何宣不愿降宋,被宋军杀死,可怜官家小姐何芳子沦为万县土财主林宓的第五房小妾。林宓即将动身前往汴京,家中的所有事物都已交待妥当,唯独对年轻貌美的侍妾放心不下。于是将心事透露给了他的好朋友、城外清风观中的上乙真人。对上乙真人来讲,这自是小事一桩。他不久就从江湖术士的手上购买了一些守宫砂,如此这般地把用法给林宓解释一番。林宓如获至宝,回家之后一一亲自点在侍妾们的臂膀上。

何芳子是位千金小姐,人既甚美,读书也多。在她为自己所描绘的人生蓝图中是希望找到个如意郎君,比翼双飞,最终想不到却嫁给了一个几十岁的乡间土财主,还要和一群庸脂俗粉天天争宠斗气。她本无意于这种无聊的争斗,但由于她年轻貌美,知书达理,气质高贵,使得林宓天天黏着她,而冷落了那些女人,于是那些女人就结成统一战线,处处与她为难。

那些女人们自林宓离家之后,一个个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她们手臂上红豆般大小的守宫砂痣,不敢洗涤,不敢触碰。何芳子却痛恨它,好像那是涂在她身上的一个污点,她满不在乎,照样沐浴洗涤,不久,守宫砂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下,那些俗气十足的女人终于找到了攻击的借口,讽刺她,嘲笑她,甚至公开骂她偷人养汉。更有不辞辛劳的,夜夜躲在何芳子的窗下偷听,随时准备捉住淫妇奸夫,准备看看这小婊子是如何勾引男人的。

半年以后,林宓已经奉派在汴京任职,派人前往蜀地把一妻五妾一同接来京城。当天夜晚,林宓就迫不及待地在灯下一一检视妻妾们的守宫砂痣。当看到何芳子时,那带着得意笑容的脸僵硬下来,一怒之下,当即就给了何芳子两记耳光,问她这是为什么。何芳子把头低着,脸上没有一点表情,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林宓火冒三丈,下令严刑拷打。何芳子自知行动上没有越轨,抵死不肯承认自己有什么情夫。可林宓那一记一记的鞭子,把何芳子的芳心一点一点地抽碎。她彻底绝望,留下一封血泪交织的遗书,自缢而死。

林宓仍以为何芳子是羞愧而死,对何芳子以死剖白的遗书并不重视,草草地把何芳子埋掉了事。林宓在万县财大势大,打死一名奴仆或冤死一个侍妾,只要花些银子,摆平其亲友家属,便可不了了之。然而在天子脚下的汴京城,可就是人命关天,非同小可了。林府死了个小妾,第二天便沸沸扬扬地传播开来。开封府听到消息,当下雷厉风行地查起案来。第一步就是开棺验尸,发现何芳子皮开肉绽,全身都是鞭打的伤痕。接着就是提林宓前来审问,林宓无法隐瞒,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经过讲出来。

于是判官用林宓所剩下的朱砂,点染在三名妇人臂上,然后把一条活壁虎放在其中一人的手臂上,那壁虎瞬间就把那些守宫砂舔得干干净净。事实上守宫丹砂点在处女的手臂上,经过数日不加洗涤,或可深入皮下,再经擦拭或洗涤都不会消去,而且愈见鲜艳。就算传说中一经房事,颜色就自行褪去,可是对于已经有过婚史的女性来说,守宫砂就毫无用处。何芳子无疑是受了莫大的冤枉。开封府尹判何芳子清白,林宓滥用私刑,逼死侍妾,免去官职,并加重罚。

由于这个案子涉及到四川地方,牵涉到安慰后蜀政权的子民,因而连中央专管刑狱的大理寺也出动了。就在大理寺准备重判林宓的时候,林宓神秘地死去,上乙真人也投湖自杀。人们十分同情何芳子的遭遇,她千里迢迢地从四川万县赶到汴京,却含冤蒙屈地游魂异乡。于是就有人发起建一座“贞女庙”。这座庙自宋代到现在,历代加以重修,千年以后,至今仍矗立在河南开封南部,有的人又叫它“守宫庙”。

既然“守宫砂”是人为加上去的,而非女子天生的,在未婚女性身上寻找所谓的“守宫砂”,只能说明某些男人的无聊与无知。同样道理,有无“守宫砂”与贞操也毫无关系。现代人如果将传统的谬传当宝贝,那么愚昧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news.ifeng.com/history/2/200712/1226_336_343819.shtml
雪中松 发表于 2007-12-3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写的太“意识流”了吧??
哪儿跟哪儿啊?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7-12-3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那么多意识.也不太入流.只是偶尔觉得历史总是处于被阉割的状态.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8-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开发商业墓地”,洛阳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保护区第一区”正在惨遭破坏:烈士的陵墓被推平,墓碑被砸碎。
就在《集结号》上新闻联播引发争议的时候,洛阳烈士陵园烈士墓被毁、“烈士的遗骨被大型装载机野蛮倾轧”的新闻显得特别刺耳。新闻联播说冯小刚的“《集结号》讲述了一个存活的连长,为了告慰牺牲的战友,不懈地寻找,直到英灵被追认为烈士为止,这部故事片以全新的艺术手段告诉人们,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经过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但当《集结号》里幸存的谷子地还在为他的战友被追认为烈士而不懈寻找的时候,当冯小刚用《集结号》提醒我们“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的时候,在洛阳烈士陵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537名有名烈士的遗骨却面临不保,他们的名字只能在凌乱的砖头石块中寻找,“……帮同志……四七年……秋光荣”字样,该陵园的纪念碑副碑上刻的《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第11行第11列,记者找到了一位烈士的名字——“王善帮”。
1948年3月14日,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一举攻克洛阳;同年4月5日,陈、谢兵团第九纵队再克洛阳。在解放洛阳的两次战役中,解放军官兵英勇奋战,血洒疆场,谱写了一首壮丽诗篇。始建于1955年的洛阳市烈士陵园,安葬的537名烈士的遗骨,就是这两次解放洛阳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部分解放军指战员。毛泽东曾亲笔起草《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陈赓题词“为人民解放而战”。
可以说,跟其他城市一样,洛阳的解放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如新闻联播报道《集结号》时所说“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经过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但“现在正过着幸福生活”的一些人已经患上了健忘症,烈士陵墓正因商业的铜臭被毁,287名烈士陵墓被毁,烈士的遗骨被集中掩埋在这座“副碑”下,因为地方狭小,采用了层层叠压的方法,烈士陵园成了商业公墓,正在以万元、几万元的价格出售。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8-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38军的成名之战:德川战役


中国军队对三所里和龙源里的占领,震动了联合国军的整个战线。联合国军的大后方关键部位的丢失使徘徊于清川江北岸的美军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四师和英军第二十七旅、南朝鲜军第一师以及土耳其旅残部全部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这时,联合国军西部战线最高指挥官、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才真正体会到,使用土耳其旅去堵右翼缺口的决策是个多么轻率的动作。而现在沃克手中惟一可以机动的部队仅有位于顺川的美骑兵第一师了。但由于假仓里方向传来"发现中国军队向顺川运动"的报告,沃克便完全陷入了一种极度困难的境地:预备队的投入如今已经没有意义,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让已在包围圈中的部队赶快撤回来。
   
    11月29日早上,麦克阿瑟在东京发表了一个声明,称:"由于共产党军队大举南进,难以指望韩国战争早日结束。"联合国军开始向清川江南岸大规模地撤退。联合国军撤退的目标是顺川、肃川、成川一线,这里是朝鲜国土东西间最狭 窄的蜂腰部。从地图上看,联合国军向南撤退只有四条路可以走,这也是联合国军北进的四条路,其自西向东依次是:博川至肃川的公路,价川经新安州至肃川的公路,价川经龙源里至顺川的公路,还有一条就是价川经三所里至顺川的公路。 美军与中国军队和南朝鲜军队不一样,他们庞大的机械化部队行动必须依赖公路。 最西边的美第一军迅速由清川江北岸撤退至新安州地区,美第九军也收缩至价川地区。为迅速摆脱中国军队越来越猛烈的压缩,美军遗弃了大批装备器材,一路沿着价川经新安州方向撤退而来。在三所里、龙源里,他们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 下,向中国军队已经占领的阵地实施了猛烈的攻击,力图尽快打开向南撤退的通 路。沃克将西线被围困的部队撤出的惟一希望寄托在一个设想上,即:三所里、 龙源里的中国军队也许是一支仓促穿插到这里的部队,其兵力和防御纵深都应该 很薄弱,兵力和火力占优势的美军打开通路虽然是个麻烦,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就在麦克阿瑟含糊地承认联合国军北进计划彻底失败的那个早上,美第二师司令部跑进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土耳其兵,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说,他是土耳其旅补给连的,他们连队在沿顺川至价川的公路往北前进的时候,在青龙站附近遇到了大批的中国军队,全连遭到突然袭击,现在已没剩几个人了。

美第二师师长凯泽意识到:切断退路的中国军队可能不会是一支小股部队。 美第二师白天受到的南北夹击令凯泽师长印象深刻。中国军队在他的正面连续不断地进攻使第二师的战斗力已经减少一半,尤其是步兵营,有的营人数减少至20 0-250人,而有的步多连甚至只剩下了20多个人。即使如此,凯泽也不敢放弃节节抵抗的战术,因为不这样,第二师就真的要溃散了。听了那个惊慌的土耳其兵 的报告后,凯泽决定派一个宪兵班先去南边探路,但自从这个班出发以后,凯泽师长就再也没听到他们的消息。8时,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的凯泽接到了美第一军 司令米尔本将军的电话:"情况如何?"凯泽回答:"不好,甚至我的指挥部也 受到袭击!"米尔本说:"实在不行,就向我靠拢吧,走我们这里也许安全些。"
   
    美第二师担负着整个战线右翼的掩护任务,怎么能够弃全线于不顾往西跑? 再说,又怎么能在这时候听一个不是自己直接上司的人指挥呢?凯泽师长决定亲自到军指挥部去一趟。他是乘吉普车去的,军指挥部在军隅里西四公里的地方。 凯泽到了那里,才发现军指挥部里根本没有人,只有一个趴在地图上紧皱眉头但什么也决定不了的作战部长。凯泽在这张军指挥地图上看了看自己师的作战区域,并决定以此为指令,于是乘车往回走。吉普车上了公路才发现,公路上挤满了撤退下来的辎重车辆,吉普车根本通行不了。于是凯泽临时改乘直升机。在直升机 顺着公路向师指挥部飞去的时候,凯泽看见飞机下的公路上有数千难民在向南黑 压压地蜂拥而去。凯泽根据自己的战场经验认为,凡是出现难民的时候,中国军队肯定还没有到来,因为战争中的常识是,难民的逃难总是在军队之前。
后来的事实最残酷地向凯泽师长证明,他看见的那数千人的人流,根本不是什么难民,恰恰是正在南下准备切断他的退路的中国军队。步行行军的中国士兵 军装标志不明显,在艰难急促的奔跑中又根本无法顾及军容,这使美军的侦察判 断一错再错。既然认为中国军队的主力还没有到来,美第二师还是有时间沿着价川至顺川的公路撤退的--在直升机上,凯泽师长这样决断。战后,凯泽余生每当想起这一幕时都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不已。之后派出的坦克排也是一去不复返。这时,第二师正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情焦灼的凯泽师长又派出了一个侦察连去探查问南撤退的道路,侦察连进到青龙站附近受到突然出现的中国军队的袭击,当美第二师九团的一个增援连队找到这个侦察连的时候,侦察连全连活着的官兵 只剩下了20多人。为了给向南撤退的美军杀开一条血路,美第九军29日全天向中 国军队展开了全面的猛攻。但是,令他们意外的是,中国军队出奇地顽强,它根本不是想象中的一股小分队,而是一支精锐的大部队。
   
    这支精锐的部队就是快速地穿插到三所里,并且"像钢钉一样钉在那里"的中国第三十八军-一三师。凯津师长派出的侦察连在龙源里遇到的就是-一三师 三三七团的一营三连。三三七团以三连为前卫于29日凌晨4时占领龙源里的时候,正好一队美军的车队通过这里,在连长张友喜的带领下,三连立即向美军发起攻 击,战斗结果是,击毁汽车匕辆,俘虏美军15人。经过审问,知道他们是美骑兵第一师五团的先头部队。战斗过后,出现了暂时的寂静,于是中国士兵们开始吃 从美军汽车上缴获来的食品。大大亮了之后,哨兵说有敌情,张友喜顺着公路向北看,逐渐看清了,是一辆吉普车和几辆大卡车组成的小型车队。等车队走近了,三连以突然的出击没费什么力气就解决了战斗。令中国士兵兴奋的是,美军车队这次运的不再是难喝的"威士忌",而是面粉和牛油!三连的士兵没高兴多一会儿,大批的美军来到了。
   
    29日白天一天美第二师九团的攻击,都是以坦克为前导,于是,这天的阻击实际上是中国士兵用血肉身躯与钢铁坦克的搏斗。三连三排一名叫做徐汉民的士兵用手榴弹把一辆坦克的履带炸断了之后,没过多久,发现被自己炸断履带的那辆坦克又"活"了。原来美军的坦克驾驶员钻到坦克下,居然把这辆坦克修好了。徐汉民一看冒了火,追过去跳上了那辆坦克。其他的中国士兵一看到这个情景, 大声地喊:"有种!好样的!"徐汉民在美军坦克上不知道如何下手。中国土兵打坦克的知识极其有限。坦克带着这个中国士兵开出去100多米远,叫好的中国士兵这回又担心了,大喊:"快回来!快回来!"这时,只看见徐汉民突然从坦克上滚下来,接着就是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原来徐汉民把一捆手榴弹塞进坦克的炮 塔里去了。就在-一三师于三所里、龙源里阻击南逃美军的时候,彭德怀命令西 线全线的中国军队向美军猛烈地压缩攻击。在以价川为中心的方圆十几公里的范 围之内,中国军队分成无数支部队,将美军分割开来,使价川地域成为世界战争 史上规模巨大的血流之地。第三十九军各师凶猛地压向军隅里,顽强地突入美军 临时构筑的防御阵地。美军士兵惊慌地看见一个中国士兵端着机枪站立着向他们射击,士兵在身受数弹的时候依旧不倒;这个中国士兵叫杨玉鼎,隶属-一七师 三四九团。-一七师三五零团的前卫连追到一个叫做三浦里的地方时,迎头遇到从军隅里逃出来的一队有坦克和飞机掩护的美军。三五零团的中国士兵根本忘却了自己生命的安危,排长颜怀有跑上公路,拦住美军的退路。其他的中国士兵也 都像他那样,他们把美军士兵赶进一片稻田里进行了围歼,结果这股美军没有一个人逃出厄运。第三十八军的-一四师突破了土耳其旅的防线之后,奉命不顾当面之敌迅速向三所里方向前进,向顶着巨大压力的-一三师靠拢。-一四师顽强而迅急地突进,终于靠近了龙源里。
   
    他们就是美第二师师长凯泽在直升机上看见的那数千"难民"。第三十八军 -一二师于29日16时到达凤鸣里。在这里的美第二十五师拼死阻击。经过残酷的战斗,两个小时之后,-一二师占领了凤鸣里。第四十军-一八师冲破美军的拦截,占领了军隅里,一直追击到新安州地区。拂晓的时候,年轻的师长邓岳被头 顶上飞来飞去的美军飞机弄得很不耐烦,因为那些飞机通过大喇叭反复向地面用 英语和朝鲜语喊着什么。邓岳问翻译:"飞机上没完没了地在喊什么?"翻译听了一会儿,说:"它在通知美军和南朝鲜士兵,一律到平壤集合。"
   
    第四十军-一九师奉命直插青谷里。这是位于龙源里以北的一个公路要地。 -一九师是正面攻击美军的部队,他们向三所里和龙源里的逼进,证明美军已经 被压缩成一团了。公路被美军丢掉的汽车、坦克和大炮堵塞,冲在最前面的六连 在一个铁路隧洞附近发现了300多辆美军汽车和坦克聚集在那里。中国士兵用缴获 的美军火箭筒打中了一辆油车,隧洞附近顿时大火冲天,火光把夜色照得白昼一 般。在猛烈的射击之后,中国士兵冲上公路,公路上美军尸体密集,那些活着的 美军士兵四处逃散。这时,公路前面突然枪声激烈,那里是青谷里西,也就是被 三十八军占领并且顽强阻击的阵地--松骨峰,向南撤退的美军到了被第三十八军堵截的松骨峰就没路可逃了。松骨峰,北朝鲜西部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山头, 但由于在这里发生的事情被一位中国作家写成了通讯,所以中国很多很多的成年 人今天依然知道松骨峰,知道在那里发生过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殊死的搏斗。
1950年11月30日,是这个叫做松骨峰的地方血肉横飞的日子。虽然松骨峰在 中国作家的通讯里长满了青松,但事实上松骨峰是个半土半石的小山包。松骨峰 位于龙源里的东北,与三所里、龙源里形成鼎足之势。它北通军隅里,西北可达 价川。其主峰标高288.7米,从山顶住东延伸约100多米就是公路。坚守松骨峰的 中国军队是第三十八军-一二师的三三五团,团长是刚打完飞虎山阻击战的范天 恩。范无恩的三三五团注定要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地打恶仗。
   
    当第二次战役开始的时候,三三五团依!日还在执行"诱敌深入"的任务。 这个团的官兵在范天恩的率领下,在飞虎山对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之后他们边打边撤,当军主力已经开始攻击德川时,三三五团还在距离德川100 多公里远的花坪站阻击北进的一股美军。当天晚上,范天恩接到新的命令,命令仅有一句话: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这时,与师里联系的电台坏了,范天恩立即 在地图上找前进的路线,决定就朝那个叫做新兴里的地方打。这时,第四十军的 一个参谋找到他,说是来接三三五团阵地的,从第四十军指挥员的口中,范大恩 才知道第二次战役第三十八军打的是德川。范天恩觉得跟着第四十军,肯定没有什么真正的仗打,不如追自己的军主力去。决定之后,三三五团全团进行了轻装,除了战斗必需的东西外,其他的装备全藏在一个小山沟里,派一个班看守。范天 恩计算一天走60公里两天就可追上主力。三三五团没有向导,全靠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他们在天寒地冻中开始了翻山越岭的艰难行军。目标只有一个:追上主力,争取赶上仅打。走了两夜,到达距离德川还有十几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时,包括范无恩在内全团官兵实在走不动了,范天恩命令一个参谋带人去侦察主力部队的方位,同时让部队在村子里休息一下。警卫人员在寻找可以防空的地方的时候,意外地在一个菜窖里抓了十几名南朝鲜兵,一问,原来德川的战斗已经结束。不久,外出侦察的参谋回来了,说主力已经向夏日岭前进了。花天恩立即命令部队继续追赶。在夏日岭附近,三三五团终于追上了刚刚打下星日岭的军主力,范天恩还顺便从躺在公路上的美军汽车里弄到一部电台。这时,-一二师师长杨大易正接到军的指令,让他们立即占领松骨峰。师长正苦于手上已没有可以调动的部队了,看见三三五团来了,杨大易高兴之极地叫道:"真是天兵天将!"杨大 易给范大恩的命令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把南逃的美军堵住。

[ 本帖最后由 易枫 于 2008-1-2 15:52 编辑 ]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8-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天恩带着他极度疲惫的士兵,立即向松骨峰急速前进。在漆黑的夜晚,三三五团冲破美军的炮火封锁,在书堂站一带展开了部队。范天恩命令一营占领松骨峰。一营先头连是三连。三连在天亮的时候爬上了松骨峰,还没有来得及修工事,大批的美军就顺着公路来了。蜂拥南撤的部队就是美军第二师。面对公路上一眼望不到边的美军,经过几天行军的三连士兵们立即把饥饿和疲劳忘得精光。三连最前沿的是八班。在美军距八班阵地只有20米距离的时候,八班的机枪手杨文明首先开火,立即把第一辆汽车打着了。枪声一响,排长王建候带领五个士兵冲上了公路,火箭筒射手抵近向坦克射击,手榴弹同时飞向汽车。这时,五班的 爆破组也把第二辆坦克打着了,汽车和坦克堵塞了公路,车上的美军士兵调头往回跑。片刻之后,美军组织起向松骨峰的攻击。他们要想活着就必须打开松骨峰 的通路。朝鲜战争中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战斗打响之后,范天恩担心阵地上的工事还没有修,士兵会伤亡很大,就打开步话机向一营喊话,结果步话机中响着的全是英语,那边的美军指挥官正吵成一团。范大思只好命令二营用机枪火力支援一营三连的方向,以减轻前沿的压力。一营营长王宿启更为三连是否能在那个紧靠公路、没有任何依靠的山包上顶住敌 人而焦灼不安。他命令在三连阵地左侧的一连和右侧的二连都上好刺刀。美军的第三次冲锋开始了。这时是白天。
   
    美军的飞机疯了一般,擦着中国士兵的头顶把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投下来。美军的火炮也疯了,炮兵都知道,如果不突围出去就全完了,于是,炮弹密雨似的打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最前沿的三连阵地上弹片横飞,大火熊熊。美军士兵冲上来了。营长王宿启立即命令左侧的一连端着刺刀从侧面出击,肉搏战之后, 美国士兵被刺刀逼下去,于是改为从三连的右侧攻击,但右侧的二连也端着刺刀扑了上来。就这样,三连在正面顶,一连和二连在侧面支援。在刺刀的拼杀中,一、二连的伤亡巨大。美军向松骨峰前沿攻击的兵力还在成倍地增加。师长杨大易焦急地关注着三连的方向。他站在师指挥部的山头上,看见从药水洞到龙源里的公路上全是美军的汽车和坦克,多得根本看不到尽头。美军第四次冲锋是在阵地上的大火烧得最猛烈的时候开始的。美军士兵已经冲上四班的阵地,四班的士兵们喊:"机枪!快打!"机枪由于枪管被烧弯,已不能射击了。机枪手李玉民从战友的尸体上拿起步枪向美国兵冲去。他的大腿被子弹穿了个洞,他用一颗子弹塞过伤口止血,然后就与敌人拼刺刀。四班的土兵们冲过来,美国兵扔下他就跑。眼睛看不见的三排长爬过来,要把李玉民背走,李玉民说:"你快去指挥,敌人又要打炮了!"这时候,策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的电话来了,军长在电话里向范无恩发火,原因是侦察情报报告,在三三五团的防区,有四辆美军炮车通过公路向南跑了。"给我追回来!记住,不许一个美军南逃!"范无恩立即派三营的两个连去追。为了歼灭四辆炮车在已经非常紧张的兵力中抽出两个步兵连,足以看出中国军队要一个不剩地将美军置于死地的决心。范大恩的两个步兵连翻山越岭抄近路,整整追了一天,最终把四辆美军炮车追上并歼灭了。中午的时候, 坚守松骨峰的三连只剩下不到一半儿的人了。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烧毁了全部文件和自己的笔记本之后,与可以战斗的士兵们一起回忆了这个连队在其战争历史上所获得的各种称号:战斗模范连、三好连队、抢渡长江英雄连......最后他们的决心是:哪里最危险,我们两个人就要出现在哪里。就在松骨峰、龙源里、三所里阵地的阻击战斗打到白热化的时候,彭德怀的电话打到了-一三师的指挥所,他问师政委于敬山:"敌人全退下来了,一齐拥向你们的方向,你们到底卡 得住卡不住?"于敬山回答:"我们卡得住!"
在龙源里阻击的是另一个三连,隶属于第三十八军-一三师三三七团。从这个连队正面攻击的除了美第二师的部队之外,还有美第二十五师和英军二十七旅。三连的中国士兵依靠阵地上坚硬的岩石地形,吃着用缴获来的黄油和面粉烙的饼,誓死不后退一步。为了打通这条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出动了上百架飞 机,整个龙源里阵地上山摇地动,坦克炮、榴弹炮、迫击炮和航空炸弹把阵地上 坚硬的岩五整个"翻耕"了数遍,对自己的火力十分迷信的美国士兵对中国人能 在这样的轰炸中活下来的本领油然生出一种敬畏的"宗教情绪"。在听说北援的 敌人占领了一排的前沿阵地时,三连连长张友喜带着十名士兵立即向敌人发起进攻,用刺刀把敌人压了回去。屡次失败的美军居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士兵伪装投降。一伙美军坐在汽车上举起白旗,示意投降。于是中国士兵派人下去接受投降,结果当中国士兵走近了的时候,汽车上的美国士兵突然开火,然后汽车开动迅速逃跑。美国士兵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恰恰让中国士兵树立起了同仇敌忾的信念,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激情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会变得更加凶猛 顽强。
   
    三连的阵地始终处在美军的南北夹击之中,南逃的美军和北上增援的美军有 时几乎已经"会师"。战后美第二师的军官回忆道:"我们甚至看见了增援而来的土耳其坦克上的白色的星星。"但是,在三连打到全连官兵所剩无几、弹药已经用尽的情况下,南北两边的美军始终没能会合。龙源里的"闸门"始终紧紧地 关闭着。
   
    下午13时,攻击松骨峰阵地的美军开始了第五次冲锋。由于中国军队的合围 越来越紧,美军的命运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参加向松骨峰冲锋的美军增加到上千人,美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和火炮,向这个公路边的小山包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 猛烈轰炸。三连的士兵在根本没有任何工事可以藏身的阵地上蹲在弹坑里,然后 突然冲出来向爬上来的美军射击。
   
    随着美军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美军投入冲锋的兵力越来越多,而在松骨峰阵地上的三连可以战斗的人越来越少了。排长牺牲了,班长主动代理,班长牺牲,战士主动接替,炊事员和通信员也参加了战斗。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已经没有了,他端着刺刀冲向敌人,当数倍于他的美国士兵将他围住的时候,他拉响身上剩下的最后一颗手榴弹,喊了一声:"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然后在手榴弹爆炸之际和敌人抱在一起。中国士兵们看见自己的指导员就这样牺牲了,他们含着泪呐喊:"冲呀!打他们呀!"兵们向已经拥上阵地的黑压压的美军冲过去。这是三连的最后时刻,也是那些亲眼目睹了松骨峰战斗的美国人记忆深刻的时刻。没有了子弹的中国士兵腰间插着手榴弹,端着寒光凛凛的刺刀无所畏惧地迎面冲了过来。刺刀折断了,他们抱住敌人摔打,用拳头、用牙齿,直到他们认为应该 结束的时候,他们就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党员张学荣是爬着向敌人冲上去的,他已经身负重伤,没有力气端起刺刀,他爬到美军中间拉响了在牺牲的战友身上捡来的四颗手榴弹。一个叫邢玉堂的中国士兵,被美军的凝固汽油弹击中, 浑身燃起大火,他带着呼呼作响的火苗扑向美军,美军在一团大火中只能看见那把尖头带血的刺刀。美军士兵在这个"火人"面前由于恐惧而浑身僵硬,邢玉堂连续刺倒几个敌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紧紧抱住一个美国兵,咬住这个美国兵的耳朵,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箍住敌人的肉体,直到两个人都烧成焦炭。
   
    美军的第五次冲锋终于失败了。松骨峰的三连阵地上只剩下了七个活着的中国士兵。松骨峰阵地依然在中国士兵手中。松骨峰战斗最后结束的时候,一个从中国来到朝鲜的名叫魏巍的作家和-一二师师长杨大易一起走上了三连的阵地。阵地上,在几百具美军士兵的尸体和一片打乱摔碎的枪支中间,他们看见了牺牲的中国士兵仍保持着的死前热血贲张的姿态。他们手中的手榴弹上粘满了美国兵 的脑浆,嘴上还叼着美国兵的半个耳朵。那个名叫邢玉堂的战士的尸体还冒着余烟,他的手指已经插入他身下那个美国兵的皮肉之中。作家魏巍将松骨峰战斗写 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讯,名为:《谁是最可爱的人》。
   
    就在这天黄昏,范大恩的三三五团反守为攻,全团出击了。同时,在各个方向围歼美军的中国军队也开始了最后的攻击。在黄昏落日的映照下,在军隅里、凤鸣里、龙源里之间,被围困的美军被切成一个个小股,受到从四面压上来的中 国士兵的追杀。企图解救美国士兵的美军飞机飞得很低,四处逃命的美国士兵向 天空摇晃着白毛巾,但是中国士兵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摇晃起白毛巾,于是美军飞 行员只能在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之中向大本营不断地报告着一句话:"完了,他 们完了!"夜幕降临了。
  朝鲜战场上的黑夜是为美军准备的坟墓。第三十八军副军长江拥辉登上指挥所的最高处,他看见了令任何身经百战的指挥官仍会感到惊心动魄的场景:我站在高处,放眼南望,冷月寒星辉映的战地,阵阵炸雷撕裂天空,"轰隆隆,轰隆 隆"连绵不断。几十公里长的战线上,成串成串的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在空 中交织飞舞,炮弹的尖啸,手榴弹、爆破简、炸药包发出的闷哑的爆炸声,在峡 谷中回响不息。敌我双方在公路沿线犬牙交错的激烈战斗,那是我从戎几十年,从未见到过的雄伟、壮阔的场面。敌人遗弃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和各种大小汽 车,绵延透迄,一眼望不到头,到处是散落的文件、纸张、照片、炮弹、美军军旗、伪军"八卦旗"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这天晚上,也是志愿军司令部最紧张的一个晚上。彭德怀披着大衣,整夜不停地起草电报,根本不吸烟的他开始向参谋伸手要烟。他已经连续六个昼夜没有合眼了,他面容消瘦,眼睛青肿,嘴唇开裂,但当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的时候,他显得极其兴奋,亲自起草了一个嘉奖电报:梁、刘转三十八军全体同志: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挥了三十八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一三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放南逃北援。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8-1-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三十日)战果辉煌, 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 围之故,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 岁!三十八军万岁!在汉语的词汇中,"万岁"一词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是不能 随便使用的,它是至高无上的人物和事物才能使用的专用词汇。中国战争史上以 前没有、现在依然没有哪支部队能被称之为"万岁"。这个嘉奖电报起草好之后, 连几个副司令员都对这个"万岁"的称呼提出了异议,汉语中赞扬的词汇很多, 能不能换一个,但是彭德怀坚持"万岁"。
   
    据说,在第一次战役后受到彭德怀痛骂的第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在前线接到彭德怀的这个电报的时候,流了泪。志愿军总部电报发出的时候,第三十八军 的士兵们正在公路上清理缴获的美军物资。根据副军长江拥辉的回忆,当时,一名中国士兵在摆弄一台美军的收音机时,收音机里传出的一首歌曲令在场的所有 中国士兵们愣住了。收音机里播音员说的是中国话:"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歌。"自出国以来便在生死中搏斗的第三十八军的士兵们,脸上烟火斑驳,身上衣衫褴褛,他们围着这台收音机站在硝烟缭绕的公路上一动不动。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入的炮火,前 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
小舞 发表于 2008-1-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发现这个枫是个和我一样喜欢历史但是比我有研究的才子, 佩服!

多发这样的帖吧, 俺喜欢着呢
 楼主| 易枫 发表于 2008-1-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小舞捧场.
帖个链接.

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4734

最早看到长津湖战役的文字,是在很多年前的一本叫世界军事的杂志上.

这场志愿军入朝后发起的第二次战役中关键的一战中,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对手是美陆战第一师.

朝鲜战争爆发前,华东野战军第九兵团做为攻台第一梯队.在江南整训.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以此为借口,第七舰队入侵我台湾.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九兵团北调山东.做为志愿军第二梯队.随后各部依据军委命令.入朝参战.

因各种原因,缺少重火力和空中支援的九兵团.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场不对称的战役中,缺少冬衣的九兵团各部(26军以外)以轻武器对抗钢铁武装的美陆战王牌师.可见的史料中,不乏对手或潜在对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尊重.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又一个关键的节点。

闲言打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5-10-9 14:57 , Processed in 0.0486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