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对客户谦卑(转自NGOCN)

[复制链接]
foxgrace 发表于 2007-1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贴地址:
http://www.ngocn.org/?uid-10666-action-viewspace-itemid-22664

无意中访问了一位80后朋友的MSN空间,看到:“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有‘谦卑’,他就会懂得感激,懂得倾听,懂得去感受。”
    “谦卑”,是一个我思考了很久的话题,一直没有提起过,坦率的说,是在顾虑一些同事或者同行的感受,当然也包括博客的各位读者。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NGO,特别是那些真正的非政府和非国际的民间组织的生存状态,是有目共睹的,但似乎谈到今天中国的NGOer和社会企业家们,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针砭时弊,倡导宣传,制定各种蓝图或者构想,鲜衣怒马,指点江山。说实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分析,也无意评论这种群体规模的“饿着肚子到处演讲”的现象,但在我看来,在一个公益2.0的时代,“对客户谦卑”应该是成功组织的重要因素,心态,和思维方式之一。
    在这个2.0的时代,诸多传统的游戏规则和商业理念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颠覆,特别是思维模式的改变。
    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还在跨国公司做市场的时候,我们推崇的是“二八法则”,即80%的产品被20%的消费者所购买,因此对于大多数客户群,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分成“关键的少数”和“无用的多数”。而2.0时代的“长尾理论”彻底颠覆了“二八法则”,即在现代科技的帮助和相应的思维方式指引下,利基市场(niche market)可以创造规模极其可观的收益。关于这点,商业上典型的例子是亚马逊,而公益领域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
    在公益1.0时代,一个中国的本土NGO,他的客户往往很简单:国际基金会,以及一些国际NGO。但是,在公益2.0时代,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是,国际基金会和国际NGO的资金将越来越难以申请。那么,一个希望在公益2.0时代持续发展的NGO,他的客户又会是谁?
    在《说“不”的NGO(三)——2.0时代NGO领导人的责任》中,我提出:
    “在公益2.0的时代,NGO就是第三产业,是非典型的服务业…………
    NGO今后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渐涌现并日益高涨的,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对于‘善’的愿望和追求。其中,NGO通过代理服务形式满足其中一部分需求,并获得相应的管理费维持机构的运营。同时,NGO为另一部分需求创造和提供直接服务的机会,从而获得新生血液不断加入其工作团队。
    这是公益2.0时代NGO行业的本质,也是存在的主要理由,更是NGO对社会的核心价值。”
    因此,在我看来,“对客户谦卑”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理由是:我们尊重客户,并希望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但是,我们经常在NGO的内部讨论中看到或者听到的这样的场景:
放着我们这么好的项目,××基金会都不资助,他们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
我们机构就是这么做项目的,愿意合作最好,不愿意拉倒!
我们是NGO,不是给他们基金会打工的,他们哪有我们了解社区的情况?
企业的这种公关费,我看不要也罢,连谈都不用谈的,和他们谈简直丢人!
才出那么一点钱,就想对我们机构的方向指手画脚?
实在不行就关门喽,我们才不会为了donor改变自己的呢!
    如果我们承认,无论基金会,企业,政府,还是个人捐款人,都是2.0时代NGO或者社会企业的客户的话,那么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对客户谦卑呢?
    我想,首先是道德优越感。这几年做CSR,遇到企业客户最大的困惑就是,“我们也是合法经营,按章纳税,为什么每次和NGO一起开会,我们老远的就能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那种道德优势呢?”
    其实,我自己作为一个同时从事NGO的工作人员,我能够体会和理解很多NGOer的道德优越感,因为实际上,对于很多NGO来说,由于各种原因,理念的凝聚力和道德的号召力几乎是组织得以维系的唯一基础,而不是其它组织或者机构常见的员工待遇,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今天的中国,道德的标准和取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社会的容忍度也在日益提升,特别是随着NGO职业化进程的深入和推广,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差别将仅仅只是分工的不同,大家都在从事不同的工作。我们必须学会在不违背底线的前提下,尊重,体会和理解客户的道德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合作的前提。
    其次,我觉得是客户需求的多元化。随着公益2.0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客户构成正在日益复杂,而随之而来的是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这也恰恰是“长尾理论”最成功的地方。然而传统的NGO已经习惯了以某类客户为中心(例如某国际基金会,或艾滋病感染者),设计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的项目(如能力建设,同伴教育)等。甚至我曾经亲自经历过某些组织的项目设计过程,完全就是根据项目总监或者项目经理的个人兴趣和经验,设计出“以自己为中心的”的项目。
    在公益1.0的时代,也许这样的项目确实已经足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了,或者根据“二八法则”只需要满足一小部分就可以了,但在2.0的时代,这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NGO,可能需要申请国际基金会的项目赠款,同时争取政府的公共购买服务,还要和不同的企业探讨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并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甚至有些组织还做公众募款。如此复杂而庞大的客户群体,要想真的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并做到随需应变,除了“向客户谦卑”,虚心学习,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最后,还是引用一段我个人很喜欢的金错刀先生的博客来结束吧:
    “让我们开始关注那些理解数字时代的新大师,汤姆.彼得斯、钱.金、C.K.普拉哈拉德、特劳特、弗里德曼,以及他们的新思想的重新想象、蓝海、消费者王朝、定位、世界是平的、MOT等。不是因为他们多高明,而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这个时代,他们向这个时代谦卑,而不是抱残守缺。”
烈火如歌 发表于 2007-11-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是做销售的,不过我不太喜欢"谦卑"这个词,我觉得把“对客户谦卑”改成"对客户怀着感恩的心"更好!
顽石 发表于 2007-11-4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能引起我的共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12 05:16 , Processed in 0.0665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