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从芒果街起飞:为了回归的告别[zz]

[复制链接]
了了 发表于 2006-3-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芒果街起飞:为了回归的告别
  
   ——赏析美国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长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
  
   一
  
   飞翔,既是独立与自由的象征,又是成长的同义词。因此,每个孩子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心里有一个银色的飞翔梦;每个孩子都是青色的毛毛虫,最大的梦想便是破茧而飞。
   可是,只有通过不断地挣扎与磨炼,才能实现飞翔的梦想。如果仅仅凭着梦想,就会像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或是国木田独步在小说《春鸟》中描写的小男孩,从墙上一跃而下,滑向毁灭。
   所以,美国拉丁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才要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书中为我们讲述一个小女孩成功地飞向梦想的成长故事。
  
  
   二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组献给记忆的抒情短歌,一本记录着成长经历的少女日记,也是一部献给移民的——特别是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拉丁裔女性——赞美诗。
   全书共由44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构成,所有故事基本发生在一条叫芒果街的芝加哥小街上,它们的记录和讲述者,是一个名叫厄斯珀伦萨的墨西哥裔小女孩。
   从她记事以来,全家始终住在芝加哥的拉丁裔聚居区,每年都搬一次家,却始终得不到一所“大房子”。渐渐地,生活的艰辛让她变得性格敏感,沉默寡言,而不是季诺笔下的那种玛法达式烂漫天真的女孩。
   搬进芒果街小屋的那一年,厄斯珀伦萨已跨入青春期,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她开始睁大双眼,用少女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帮助和教训,早日远离贫困,飞出芒果街。
   这样,初次踏上芒果街,厄斯珀伦萨便像跌入兔子洞的阿丽思,走遍了每个大大小小的角落,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卢佩婶婶、娜拉阿姨等长辈,露西、拉切尔等小朋友,阿莉西娅、伊伦妮塔等大朋友,街头流浪汉等在她生命中一掠而过的成年人。每个人,甚至包括神秘的猴子花园、坚强的瘦榆树、给人以安全感的云朵,都为她指引了一个方向。最后,厄斯珀伦萨终于选出一条正确的路,成功地找到成长的出口,比阿丽思走得更远。
  
  
   三
  
   在希腊特尔斐神殿的入口处,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厄斯珀伦萨的成长,既是一次阿丽思式的冒险,也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
   起初,像《水孩子》中被镜中身影惊呆的小汤姆一样,厄斯珀伦萨还看不懂自己,通过对芒果街的观察与思考,她一点点地认识了自我。
   贫苦无依,是她对自己的第一个认识。没有大彩电,午饭没肉吃,全家要挤在一间卧室里……这些观察结果,强烈刺激了她的心灵。可是,虽说早在搬进芒果街之前,她就希望拥有“一所真正的大屋”,父亲却只是一个穷花匠,母亲又因受教育太少而没有工作,都不能在经济上给她太多帮助。
   边缘地位,是她对自己的第二个认识。当白人女孩凯茜对刚刚搬进来的厄斯珀伦萨说“这个社区的人越来越杂”,并表示全家都要离开芒果街,她就像《去吧,摩西》中的那个与白人亲戚在一夜间决裂的混血儿洛斯,种族意识突然开始苏醒。后来,她终于明白,白人中间有一种严重的种族歧视观念,这就是他们很少踏上芒果街的原因,她必须付出双倍努力,才能摆脱有色人种的边缘地位,融入白人的社会。
   要怎样奋斗,才能飞出芒果街?通过对几位拉丁裔女性的观察,厄斯珀伦萨懂得,婚姻并不能帮她实现这个梦想。
  
   四
  
   敏感的厄斯珀伦萨早就发现,“男孩和女孩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连弟弟都不肯在外面同自己讲话,因为这是一个女性倍受歧视的社会,似乎只有及早嫁人,才能实现“大房子”的梦想。可她越观察,越感觉这是一条死路。
   玛琳年轻漂亮,却被束缚在家里,做一个家庭妇女,惟有在“街灯下独自起舞”,苦苦等待某个“改变她的生活”的男人,他却始终没有出现。(《玛琳》)
   喜欢写诗的密涅瓦,生活过得毫无诗意,她只比厄斯珀伦萨大一点,竟已有了“两个孩子和一个出走的丈夫”,只能回到母亲身边,“走她的老路”,终日以泪洗面。(《密涅瓦写诗》)
   萨莉美艳如埃及女王,命运反而更加不幸。父亲怕她跟男孩子私奔,成天捕风捉影,动辄“像揍一条狗一样”揍她,把她当作“一个动物”。(《萨莉说的》)为摆脱虐待,萨莉中途辍学,嫁给一个推销员,“有了丈夫和房子”,但没有得到丈夫允许就不敢出门,因为这种婚姻只不过是另一个樊笼。(《亚麻地毡上的玫瑰》)
   拉菲娜像萨莉一样美丽,命运也同样悲惨。“因为她长得太美”,丈夫离家时就把她锁在屋内,让她“倚在窗口”,慢慢变老。(《在星期二喝可可和木瓜汁的拉菲娜》)
   Ruthie对厄斯珀伦萨的触动最大。她具有在平凡中发掘美丽的天赋,有过“很多工作机会”,却为了“一所漂亮的大房子”而草率结婚。当噩梦醒来,身心均受重创,只能回到母亲身边,默默舔舐心灵伤口。(《埃德娜的Ruthie》)
   看来,对多数女孩来说,婚姻只能让她们锁入另一间囚牢,除非她们不再是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因此,厄斯珀伦萨对自己的第三个认识是:独立自强。
   这样,她决定向比自己年长的阿莉西娅学习。阿莉西娅的母亲早已过世,身上压着繁重的家务,却不愿一辈子“在一根擀面杖后面度过”,苦学不辍,终于成为芒果街的第一个女大学生,踏上独立自强之路。
   于是,厄斯珀伦萨一面为升入收费昂贵的好学校而出外打工,期望用学习来消除贫穷的耻辱感;一面积极挖掘自身潜质,打算走向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一次,她对重病的卢佩婶婶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随后,卢佩婶婶告诉她,一定要继续写下去,这会“让你自由”。虽然当时“还不懂她的意思”,厄斯珀伦萨却隐约明白,只要坚持写作,至少可以飞出芒果街,永远都不再回来——这是厄斯珀伦萨对自己的第四个认识。
       
   五
  
   《水孩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使这世界转动的,是爱啊,爱啊,爱。”甲克虫乐队(即披头士)也曾在《All you need is love》这首歌中高唱:“爱,爱,爱,你所需要的只是爱。”
   纯真善良的厄斯珀伦萨,心中也有一股爱的潜流。她同情思乡情切的玛玛西塔,喜欢露西等与她一样的拉丁裔女孩,面对萨莉等女性的不幸,总是忍不住在心底为她们大声呼喊:“你想要的,只是爱爱爱爱,没有人会把这说成是疯狂。”     
   起初,她不懂阿莉西娅所说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你都属于芒果街,有一天你也要回来”,认为“除非有人让它变好”才行,等到阿莉西娅反问:“谁来做这事?市长吗?”她立刻明白,自己应该告别的是芒果街的贫穷,而不是母亲一般的芒果街。这时,她才真正懂得“三姐妹”从前对她说的话:
    “你离开时要记得为了其他的人回来。……懂吗?你永远是厄斯珀伦萨,你永远是芒果街的人。你不能忘记你知道的事情,你不能忘记你是谁。”
    于是,她终于明白,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属于这里,飞出芒果街,只是为了回归的告别,并不是终极目地——这是厄斯珀伦萨对自己的第五个认识。
    后来,她就像美国女作家厄休拉·勒奎恩在童话《飞天猫》中描写的飞猫,虽然飞出了贫穷的小街,心里却时常挂念着它,因为她永远也不能忘记,正是在贫穷的芒果街,没有翅膀的母亲才孕育了她飞翔的希望。
    
    
     六
    
     尽管《芒果街上的小屋》具有少女日记的形式,悲天悯人的气氛,抒情短歌的情调,斑斓变幻的色彩,这44个五光十色的小短篇凝聚出的却是一个成长的大主题。但是,它的主题还不仅止于此。  
     如果把全书比作一棵从拉美移栽到美国的大树,树身便代表成长的大主题;两个丫形对称的大分枝,分别代表代表移民的成长、女性的成长这两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其余的枝条,则代表那些由大主题所衍生的主题,如女性身份主题(《密涅瓦写诗》、《我的名字》),成长变迁与失落主题(《猴子花园》、《红色小丑》),生老病死主题(《生辰不吉》、《黑暗中醒来的疲惫的爸爸》),励志主题(《四棵细瘦的树儿》),乡土主题(《笑声》、《别说英语》),命运主题(《伊伦妮塔、牌、手掌和水》、《三姐妹》)等等。  
     单独来看,每一篇皆如露珠般晶莹,在每种主题的映照下,闪耀着与之相应的光彩。《阁楼上的流浪者》仿佛《新月集》中的散文诗,天真纯粹;《猴子花园》仿佛《朝花夕拾》中的回忆,情深意切;更多的篇章,则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如《四棵细瘦的树儿》、《小脚之家》、《萨莉》等等,或凝重舒缓,或轻快浪漫,或声如裂帛,大珠小珠,嘈嘈切切,不断撩拨着读者心弦。
   若把它们汇在一起,则像一张蜘蛛网般剔透,浑然一体,精美绝伦,令人忍不住想把夏洛在她的网上为威伯织出的“杰出”这两个字移到此书的封面上。
   为此,读者当然应向厄斯珀伦萨这个善于讲故事的纯真女孩致谢,可我们也不能忘记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因为是她让这个小女孩成长,也让小小的芒果街拥有了灵魂。
  
  
   七
  
   与美国多数墨西哥裔移民后代一样,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也在芝加哥的拉丁裔聚居区长大。1954年,桑德拉出生于芝加哥,此后便随父母不断奔波于芝加哥与墨西哥城之间。漂泊让她变得如同《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厄斯珀伦萨,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边缘地位,变得内向害羞。父亲和六个兄弟都希望她成为传统的家庭妇女,更让她感到压抑,觉得家里“好像有七个父亲”,渴望早日获得自由。
   随着女权意识的觉醒,桑德拉开始渴望拥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但她最终发现拉丁裔聚居区“对女人来说是相当可怕的”地方,连“家”这个概念也让她不安,认为这个词“只会让一个不用做家务的男人感到安慰”。
   中学毕业后,桑德拉靠政府资助进入大学。1978年,她取得爱荷华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去一所为芝加哥拉丁裔青少年特设的高中任教。1980年起,她担任了两年芝加哥罗约拉大学的少数族裔学生辅导员。为帮助这些学生认清自己,她打算为他们讲述自己及身边的拉丁裔移民(尤其是女性移民)的故事,以女性的视角对拉丁裔聚居区作一个全新的诠释。结果,她创作了这本《芒果街上的小屋》,1984年由美国一家小出版社出版。
   除《芒果街上的小屋》外,桑德拉还创作过两本小说、四本诗集等,但这本小书却是她最成功的作品,出版的次年便获得前哥伦布基金会美国图书奖,并很快成为一本广受欢迎的超级畅销书。如今,《芒果街上的小屋》早已成为世界当代经典名作之一,拥有极其广泛的读者群。
  
  
   八
  
   迄今为止,《芒果街上的小屋》已拥有多种语言的版本,它的名字早已写入美国大中小学的课程表,在各种读书俱乐部,甚至老年人的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是,此书既无复杂的情节,又没有怪力乱神的噱头,不过是由珠子般的散篇串起的成长小说,主要人物又几乎全是拉丁裔女性,它的读者群本应仅限于女性——甚至仅包括拉丁裔女性——读者,怎能在成为当代经典名作的同时,步入畅销书的行列?为解析它的“畅销”秘密,有必要在此大致探寻一下其“畅销潜质”。
   首先,《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的多元文化背景、女权主义立场、女性成长蜕变故事,可以吸引大量的少数族裔读者、成年女性、以及身处逆境的青春期女孩(特别是移民后代),正如《米格尔街》可以吸引在逆境中成长的男性移民,《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可以吸引青春期男孩,《麦田的守望者》可以吸引“问题男孩”一样。尽管如此,《芒果街上的小屋》仍具有一般成长小说不可替代的优点。
   表面上看,《米格尔街》与《芒果街上的小屋》都是以移民为主角的成长小说,内容与形式均有相通之处,两位作者的经历也十分相似,同属移民后代,都在贫穷的小街上长大,最后凭政府资助读完大学。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有很多差异。
   对于《米格尔街》中的人,奈保尔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反把他们基本看作以堕落为乐的“外乡人”,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冷静得令人惊讶的旁观者。结果,“米格尔街”只是一条毫无前途的小街,奈保尔自己也更像一个找不到归宿的无根者。桑德拉却不然,始终坚守自己的根。她笔下的芒果街绝非堕落的渊薮,人们都在为希望而挣扎苦斗,正如《喧哗与骚动》的结尾所说的那样:“他们在苦熬”。最后,厄斯珀伦萨等女性的成长既让读者释然,又给与桑德拉一样的移民带来希望与惊喜。因此,《芒果街上的小屋》情感炽烈却哀而不伤,是一部让人振奋的励志杰作。
  
  
   九
  
   其次,尽管《芒果街上的小屋》并非史诗,却能通过一个个小细节,真切地展现了不同文化间的撞击、裂变、融合过程及结果,是拉美文化与美国城市文化擦出的火花。
   在芒果街上,人们喜欢吃玉米肉棕等墨西哥传统食品,爱跳拉美传统舞蹈,男人在刮胡子时欣赏墨西哥唱片,女人如其阿兹特克祖先一般崇拜月亮神,多数小孩子都会讲西班牙语(因为西班牙从1519年起就对墨西哥进行殖民统治,直至1821年)。
   但像厄斯珀伦萨这样在美国出生或长大的移民后代,在承继父辈传统的同时,也轻易地接受了美国城市文化的影响,喜欢美国动画片,喜欢玛丽莲·梦露和披头士,爱听冰淇淋车铃声,对自由女神像也深有好感。
   对他们的父辈来说,这种文化的裂变与融合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厄斯珀伦萨的父亲初到美国时,只会用英语说“火腿煎蛋”这个词,结果一连“吃了三个月的火腿煎蛋”;被丈夫接到美国的玛玛西塔,因不会说英语,只能天天在家收听西班牙语广播,可她的孩子刚一开始学语,便唱起了“他在电视上听到的百事可乐广告歌。”(《别说英语》)
   于是,这些移民要么像玛玛西塔,用忧伤封闭自我;要么像罗莎·法加斯的众多孩子,天天到处胡混。但他们还有第三种选择,即像厄斯珀伦萨一样,在美国寻找一所“看着像墨西哥”的房子,带着自己的根,与美国的城市文化交融在一起,让它焕发新的光彩。(《笑声》)
   历史地看,移民现象并非美国固有,任何国家都是不同文化撞击与融合的结果。所以,芒果街的故事所能打动的不仅是美国移民,还包括每一个经受过文化裂变、融合苦乐的人。
   一次,当记者询问芒果街究竟在哪里,桑德拉回答说,这个街名只是她虚构出来的。可是,这条你在任何地图上都查不到的小街,却将与本雅明的《单向街》、马哈福兹的《宫间街》、奈保尔的《米格尔街》等共存。
  
   十
  
   希梅内斯在《小银和我》的序言中说:“我相信孩子们可以读大人们读的书,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得到,有一些书应该除外。”
   《芒果街上的小屋》当然不是孩子“除外”的书,但如果把其中的那些小学生难解的篇目和段落除外,他们一定会读得更加津津有味,像《头发》、《我们的好日子》等篇章,都可以当作他们学习写作的范文。
   书中的每一篇都是小短文,字数最多的不过一两千,少的则仅有数百字,总字数也不过几万,竟然描绘出露西、萨莉等40多个人物形象,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为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本上都出现过“空洞无物”、“不够鲜明”等评语。
   怎样用最少的文字进行最精确的表述?为此,桑德拉曾做过大量练习。她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小说《怪钟疑案》中所写的那个小女孩,很小就学会了观察,经常把人们的举动和话语记在小本子上;上学后,她又把日常的观察结果写进她的诗歌和短篇故事里。这样,等到开始写《芒果街上的小屋》时,她不但可以把人物写得生动逼真,连普通的形容词都运用得准确贴切,充满想象力。比如,她把两条“一蹦一跳,翻着筋斗前进”的小狗比作“一个撇号和一个逗号”,用“兔子耳朵”来形容一双“柔嫩的脚”,用“牙齿噬咬天空”来形容大树的生长,等等。
   对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说,需要从《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学习的更多。因为这本书像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洋溢着诗歌的韵律与音乐的节奏感;又像米斯特拉尔的诗歌和散文,充满爱的力量,但视角更宽,与生活更贴近;也有点像阿索林的《西班牙小景》、佩索阿的《惶然录》、本雅明的《一九○○年前后柏林的童年》,对生活观察得细腻入微,但很少去做年轻读者难以领悟的理性探讨,文字中也没有沉重的苦涩与绝望感;其中的部分故事又像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或是葛西尼的《小淘气尼古拉》一样充满童趣,却添了几丝厚重感,没有太多冲淡主题的浪漫色彩。
   此外,《芒果街上的小屋》中还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老人的理解与关怀,对生老病死所作的思考,这些都足以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
   所以,尽管有评论家认为此书具有一些缺陷,如女权主义立场过于突出,书中的拉丁裔男性差不多都是令人反感的掠夺者等等,《芒果街上的小屋》还是一举打动多数读者,成为一本世界级的“超级畅销书”。
   “玫瑰是芳香的家,书是故事的家”,芒果街是成长的家。每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都像厄斯珀伦萨一样,心中永远有一条芒果街。
   因此,译林出版社将《芒果街上的小屋》用符合国内阅读习惯的语言译为中文的同时,又把译文与原文一同印行,让中国读者多方位领略芒果街魅力的做法,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8:10 05-9-20~18:10 05-9-25肖毛写;23:00 05-9-25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9 21:18 , Processed in 0.0666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