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儿童阅读从绘本开始

[复制链接]
小青 发表于 2006-12-28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内正式引进绘本已经很多年了,出版的经典作品大概也已经超过了100种。不过和绘本在世界儿童读物市场的主流地位相比,国内家长对绘本的认可程度却非常低,大部分家长连绘本是什么也说不清。  孩子喜欢的兔、狗、长颈鹿被图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成年人认为只有文字才能讲故事,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其实,在绘本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虽然它们往往不以知识的方式呈现,但走进绘本就会发现,它们不是简单的信息的中性传递者,而是信息的重组者,其中有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理念……
——编者
名词解释
  绘本与图画书
  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有百年的历史,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在英文中叫“PictureBooks”,在日本被称为“绘本”,我国有时也叫作“图画书”。

【在线阅读】

封面延续的故事
  《当乃平遇上乃萍》的作者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是一本专门介绍图画书的书,告诉读者如何从头至尾地阅读一本图画书,并以大量经典图画书为例,从开本、图画与文字关系等诸多方面深入浅出地探讨图画书的各种形态和表现。

  作者相当于一位电影导演

  带插图的童书就是图画书吗?当然不是了。如果您读过《母鸡萝丝去散步》、《猜猜我有多爱你》,就会发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不再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说是图画书的生命了。图画书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当然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

  图画书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效果,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每一本图画书的作者(更多的是指画者)就相当于一位电影导演,他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这就要求他不但要善于运用分镜头语言,还要有一种把握视觉节奏的能力。所以一本好的图画书,即使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是靠“读”画面,应该也可以读出个大意。

  如何从头读到尾

  图画书是一个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到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左右两页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剧情……

  多数图画书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幅图,因此,从封面就可以大致猜测出书的故事内容。还有些图画书的封面与封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你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开了。雀莉·杜兰·莱恩文、亚诺·欧伯图的《讨厌黑夜的席奶奶》是一部获得了1972年凯迪克奖银奖的作品,漆黑的月夜下,怕黑的席奶奶正扯着一块披肩在逃避黑夜。蘸水钢笔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席奶奶恐惧的黑夜,尤其是画家一笔一笔画出的那象征黑夜的大面积色块,还透着白纸的底色,给人一种星空闪烁的感觉。而当你把封底也一起翻开时,画面的尺寸顿时就发生了变化,一下子变成了窄窄长长的一幅画面,这时我们看到,左边是一棵巨树,树上停着一只眼似铜铃的可怕的猫头鹰。哈,这下我们知道席奶奶怕什么了。

  在图画书的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以及出版者的名称。图画书往往是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扉页不仅仅是通向正文的一扇门,不只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作者会故意在这里埋下一个悬念,吊起你的胃口。你看汤米·温格尔的《三个强盗》,一轮黄色的满月之下是3个头上戴高帽子的人,漆黑的帽子漆黑的脸,只有眼睛是白的……今天晚上他们要去抢什么呢?就这么一个迷雾重重的扉页,就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隐藏着的细节

  英国画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比得兔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吧?让我们看看波特是如何用“图画语言”来叙述故事的吧——

  故事一开头,右面是这样的一页文字:“从前,有4只小兔,他们分别是弗洛普西、默普西、棉球尾和比得。他们和妈妈住在沙窝里,沙窝就在一棵大冷杉树下。”但请注意,左面的画面上只有3只小兔的脸朝向我们,而另外一只———应该就是比得兔吧——却只是露出了大半个屁股。作者从第一幅图画开始,就在向我们暗示比得兔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兔子了。作者的这种意图,到了下面一个画面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接下来的一页,兔妈妈在警告小兔千万别去麦克格莱高先生的菜园子,尽管文字上一个字都没有提到比得兔即将开始的冒险,但我们从画面上已经读出一种紧张了。不是吗?3只披着一模一样红披风的小兔在听妈妈的叮嘱,唯有身穿蓝色外套的比得一个人背转身子,一副“我偏要去”的样子。波特就是这样唤起了读者的注意,用图画把读者引入到了故事之中。波特还常常会悄悄地在图画里“嵌入”一些不易被察觉的角色。比如,波特在比得兔吃小萝卜那一页,在锹把上画了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尽管后面的文字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到它,但它反复出现,它总是一声不响、静静地守护着大难临头的比得兔。这只知更鸟是谁呢?有人说它是母兔的化身。(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年5月版)

【专家连线】

爱与梦想是心灵的基石

  前不久,宫西达也先生来北京作绘本演讲时,一位朋友问他,读绘本的孩子和不读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他回答道:“所谓用绘本来讲故事,其实就是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享受交流的亲切。孩子会知道,读绘本的时候,爸爸的声音好温存,妈妈的身上有好闻的味道。正因为这样,读绘本的孩子是快乐的。

  作为父亲,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父爱

  记者:您的许多作品都在讲父亲宽广的胸怀和温情,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主题?

  宫西达也:在日本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老公身体要健康,不经常回家最好。
  这表明,在许多家庭中父亲要么没有什么地位,要么在孩子面前展现的都是负面形象,比如,即使回到家就只是看报纸,或躺在那里睡觉。

  其实,父亲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外面辛苦地打拼,而孩子是看不见的。作为一位父亲,我希望帮助孩子更了解自己的父亲,于是便创作了《爸爸是奥特曼》这本书。父亲要想把父爱传给孩子,最重要的是交流,父亲在做什么工作,应该让孩子知道。

  心灵的基石就是善良、爱、希望和梦想

  记者:您的恐龙温馨故事系列让许多小读者都和书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有的甚至掉下了眼泪。请问,绘本究竟具备了哪些元素,才会如此感人?

  宫西达也:我小的时候,有许多很朴素的梦想,比如想当烤面包的人,开一个面包店。在现在这个世界,孩子都很现实,失去了梦想。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当公务员,因为安定。”“进入IT行业,因为收入高。”

  这种很具现实指向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悲哀。我不否认金钱的力量,也不否认现实的需要,但孩子的心灵应该有一个基盘:善良、爱、希望和梦想。我把这些长久以来一直思考的东西融入了自己的绘本,它便具有了感人的色彩。

  当然,我并不愿意把这些哲学层面的思考变成所谓的说教,让孩子一看书便说这本书是教什么的。只要孩子看了我的书,感动了,笑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恐龙的温馨故事》是连大人都可以读的书

  记者:国内妈妈选择的画风往往是比较甜美的,而我们看到的《霸王龙》的画风是很有力度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画风?

  宫西达也:其实我的画风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每个主题都有不同的画风。绘本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不同的文风就会配不同的画风。日本最初也是甜美、可爱风格的绘本比较多,但是画风不一定是固定的,所有的绘本的风格都是可以存在的。有一本书,即使100个人里只有1个人说喜欢,也有存在的价值。我觉得这个系列适合所有的人读,是连大人都可以读的书,所以要有很强的冲击力。

  通过与读者的交流,我会不断地有新的创作素材

  记者:您的网站上有一个地图,只要您去一个地方演讲,就会在那个地方插上小旗子。到现在为止,只有两个地方没有这个小旗子了。这是一个繁重的工作,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宫西达也:以前,是因为能到处走走我很高兴。现在年纪大了,我有时也会觉得累。但是,通过演讲,和读者的互动,我会知道读者怎么看我的绘本。比如,本来我设计的一个“包袱”,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我本来并没有太在意的地方,大家却觉得非常有意思。他们的想法会对我有所触动,通过这种交流,我会不断地有新的创作素材。因此,我今后会继续保持这种交流。(与《父母必读》杂志联动)
 楼主| 小青 发表于 2006-12-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一线】

我们的杯子倒空了吗
  上课片断
  老师:上次负鼠妈妈用摇一摇的方法,发现小负鼠并没有学会装死,这回它又会用什么招数来检验小负鼠呢?
  学生:用爪子挠它的痒痒肉,看它笑不笑。
  学生:装作离开了,然后躲到大树背后去,看它会不会坐起来。


  学生一个个的小手在你眼前晃动,一个个创意的想法熠熠闪光……这是闫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不要再笑了,裘裘》时的片断,一个个答案既让我们开心,又让我们汗颜……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课堂吗?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自然、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可是我们要怎么准备才能有这样的完美的融合呢?其实,刚一开始我们也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从上第一节快乐阅读课开始,每一节课我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忱与精力。我们精心地准备每一本书,从书的作者到书中人物,从文字、画面的表面意思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透过作品想要表达的价值观、道德观,都一一挖掘,认真揣摩,唯恐有什么遗漏。可是,即使我们的准备再“无懈可击”,却总觉得在我们的快乐阅读课上缺少点什么;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贴近,却似乎总也走不进孩子的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我们思来想去,却总也找不到答案。

  就在这时,一次外出学习,让我们快乐阅读课题的几位老师有机会见到了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老师,并有幸听了她的一节绘本阅读课。那节课,她和孩子们一起读的是她的新书《我有友情要出租》。这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略带些伤感,讲述了人性中的寂寞,讲述了人际交往的真谛……在这节课上,方老师没有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之类进行价值观延伸的话,也没有问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以后该怎么做。她只是和孩子们一起读图、读故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小伙伴表演,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台词,按自己的理解配动作……

  课后,我们感慨良多,同样是读绘本,为什么方老师的课堂可以如此的无拘无束,如此的鲜活生动?我们几个老师一起讨论,一起反思,终于醒悟,原来我们总是希望读完一本书能让孩子明白点什么,自己一直是肩负着“非得给些价值观”的使命来和孩子们阅读。自然,阅读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办法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思考问题,反而要强加给孩子一些其实孩子内心可能并不认同或者并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课堂又怎么会鲜活呢?想要真正走近孩子的心里当然也就是不可能的了!

  正如闫老师在《不要再笑了,裘裘》一课的反思中,在面对孩子丰富多彩的答案她写道“……这里哪个是所谓的标准答案呢?哪个又坦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呢?抛弃自己的成见,模糊地处理作品,意外地得到多元解读,这也许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在吧!过多地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去分析,作品就死了。孩子看了,乐了,作品就活了……”是啊,过多地去追查作者的本意、去深究其背后的道德观、价值观是没有意义的,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只有敞开自己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投入进去,作品本身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这让我们想起了以前袁校长给我们讲过的一个故事: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我们总是带着满满“一杯子”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想法,又怎么能感受到孩子所感受到的丰富,与孩子产生思想的共鸣呢?

  纯洁的童心最容易与艺术大师产生共鸣,儿童感受到的,成人未必能感受到。所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时,何不试试把“杯子倒空”,带着“我是个孩子”的心态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呢?因此,现在,每当我们在准备一堂绘本快乐阅读课的时候,经常会这样问问自己:“我们的杯子倒空了吗?” (作者 李莎 系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教师)

【作品解读】

藏在图画里的秘密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会让幼儿笑得前仰后合的书。哈哈,母鸡萝丝悠然自得地去散步了。兜了好大一个圈子,它又悠然自得地回来了。可这位乡下傻大姐完全不知道,它身后已经闹翻天了……

  这本书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起濒于失传的皮影戏、拉洋片一类的民间戏剧。是的,它就是一出锣鼓震天的乡下小戏,佩特·哈金丝这个英国女人一个人搭起了一座舞台,使出浑身解数,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发生在英国乡下的热热闹闹的情景喜剧。

  说到底,这是一个追逐的故事(尽管被追逐的对象不知道身后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狐狸),是一个在走动中完成的故事。如果比喻成电影的镜头,这应该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长的运动镜头。佩特·哈金丝为这个故事精心设计了一座移动的舞台,她不单选用了20.3×25.5cm的横长画面,而且除了最后萝丝归家的一页是单页之外,全部是对开跨页——13个对开跨页,13个左右合二为一的横长的场景,带领我们跟随萝丝女士在乡间小道上完成了一次死里逃生的散步。

  不仅仅是拉长了的画面,给人一种连贯的、一切都是在散步中发生的奇妙感觉,萝丝和狐狸一前一后处于同一个画面,还增加了一种可笑的对比。一个迈着碎步神闲气定,一个张牙舞爪却又总是丑态百出,哑剧的喜剧效果一下就出来了。

  佩特·哈金丝把萝丝画得装饰味儿极浓,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萝丝的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朱红色的,还用黑笔在翅膀和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至于那只倒霉蛋儿狐狸,她并没有因为它是一个丑角而丑化它,相反还把它美化了,画得妖魅无比:一对尖耳朵的轮廓和腿是深褐色的,耳朵和肚子是白色的,身体及长长的大尾巴则是橘黄色的,上面布满了由复杂的圆点、线条和黑三角组成的装饰性图案,就像一个美丽的狐妖。不只是鸡和狐狸,连后面的树、农家、风车等背景也都画得像装饰画一样。她画这本书时才是一个26岁的新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实验,不过,咿呀学语的幼儿却接受了这种变形的画法。

  佩特·哈金丝真是画活了那只狐狸,你看它的身形,一会儿紧弓,一会儿甩到了天上,一会儿又一个倒栽葱。再看它的表情,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把它的狡猾与贪婪全都写在了脸上……与狐狸相比,只能用“呆若木鸡”这个词来形容萝丝了,它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个姿势,永远半闭着眼睛,永远那么不紧不慢地走着。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大祸临头的萝丝,才让整个故事变得好笑起来。

  我还喜欢这本书的色彩。《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说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是的,是夕阳光,我头一次看到它时就被它那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了。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都被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了。佩特·哈金丝自己也曾经说过,她最喜欢的颜色是黄色。

  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注意到了,就是在这本图画书正文的14个画面里,只有32个英文单词:“acrosstheyard”、“aroundthepond”,而且这些文字只是说明萝丝穿过院子、绕过池塘……一句话,只是对于萝丝散步的一种描述。至于那只跟在萝丝身后上蹿下跳的狐狸,只字未提。所以有人说这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用文字讲的萝丝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用图画讲的狐狸追逐猎物的迭宕起伏的故事。所以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才会说:经典之作《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是的,这是一本纯粹用图画来讲故事的成功范例。虽然没有几个字,而且字又是隔上一页才出现,但佩特·哈金丝是一个真正吃透了幼儿心理的人,她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她甚至还给孩子们设计好了笑的时间,一共有7次!不信你看,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当狐狸摔到手推车里时,你会笑!当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时,你更会笑了,而且一笑就是两次! (作者 彭懿 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

关于作品

《母鸡萝丝去散步》(英)佩特·哈金丝/文·图
  故事梗概:这天,母鸡萝丝走出鸡舍去散步。它没有发现,一只狐狸从后面悄悄跟了上来。
  萝丝穿过农家院子,身后的狐狸扑了上来。可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自己的脸上。萝丝绕过池塘,狐狸扑了上来,可它扑了一个空,栽到了池塘里。萝丝翻过干草垛,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了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萝丝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
 楼主| 小青 发表于 2006-12-28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酷评】

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绘本里的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绝非坊间寻常见惯的、被当作“活儿”完成的童书插图可比),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而孩子们读图的热情和不断发现的乐趣,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百读不厌”。绘本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绘本。

  绘本印制经常要用到特殊材料和工艺,以使作品得到更加丰满的表现,这通常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设想好的,不能随意改变。例如,有的绘本需要采用传统的凸版印刷,若改为现在通行的胶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的家长认为,绘本就那么几个字,如果孩子喜欢,在书店当场就能看完,这是不了解绘本不同于一般图书。一位日本的妈妈在Amazon网站上留言,说起她购买绘本的经历:“一开始,是两岁的儿子从图书馆里借回来的,每天晚上都让我读给他听。到了还书那天,他哭个不停,于是我又把书给借了回来。借了还,还了借,这样反复了好几次。到了第六次,我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一本!”这位日本的妈妈买了书以后给儿子“每天晚上一遍一遍地读了半年”,直到小女儿出生再接着给女儿读。

  就像音乐可以反复听一样,绘本也是让人反复看的。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精美的印刷……阅读绘本就像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欣赏美妙的演奏,这和听人唱卡拉OK是没法相比的。

  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去除功利心,与大师对话,就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魏钢强)

【相关链接】

  纽约公共图书馆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 (部分)
  1.比得兔的故事(英)比阿特丽克斯·波特/文·图
  2.100万只猫(美)婉达·盖格/文·图
  3.玛德琳(美)路德威格·比梅尔曼斯/文·图
  4.让路给小鸭子(美)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文·图
  5.月亮,晚安(美)玛格莉特·怀兹·布朗/文(美)克雷门·赫德/图
  6.莎莎摘浆果(美)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文·图
  7.好脏的哈利(美)吉恩·蔡恩/文(美)玛格丽特·布罗伊·格雷厄姆/图
  8.野兽出没的地方(美)莫里斯·桑达克/文·图
  9.驴小弟变石头(美)威廉·史塔克/文·图
  10.母鸡萝丝去散步(英)佩特·哈金丝/文·图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8日第6版
 楼主| 小青 发表于 2006-12-2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绘本阅读已被一些教育人士称为“无压力阅读”,学生不再被拷问,不再被要求写心得、写佳句。教师们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了。

绘本催生无压力阅读
  引子:第一次接触的绘本是《再见了,艾玛奶奶》,它通过一只两岁的猫的视角,用一幅幅图片记述了养育它的艾玛奶奶身患癌症后如何平静面对、直至死亡的过程。当我把这个简短但很温暖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时,儿子的眼圈慢慢变红……

  几个月后的一个晚上,我和儿子一起读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讲的是一只大猩猩寻找朋友的故事。翻开第一页,儿子的眼睛就亮了,对那些美丽的手绘画爱不释手,笑得东倒西歪,拉着我玩书里大猩猩和咪咪玩的游戏,看完一遍又一遍……

  在这个纷扰嘈杂的世界里,一些简单的线条、一些可爱的画面、一段简单的故事,也许更能打动人们的心,这大概就是绘本的魅力!

  为什么绘本会引发儿童那么大的兴趣?绘本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有多大的促进作用?12月10日,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儿童文学专家以及深圳部分学校的教师和家长,齐聚深圳南山区后海小学,参加了由该区教育局和CBBY(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联合举办的“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研讨会。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与会人员探讨绘本的发展,解读绘本的技巧,观摩后海小学的老师给孩子们上绘本阅读课,参观小型世界经典绘本、插画展以及孩子们自制绘本展览。面对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和鲜活生动的阅读课,面对为推动儿童阅读而奔忙的人们,记者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是因为快乐而读书写书的”

  作为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绘本最早出现在西方,有百年的历史,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英文中叫“PictureBooks”,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有时也叫“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具有和语言叙述同样的功能,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

  绘本与我们儿时看的小人书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认为小人儿书应当是带插图的文字书,图画是文字的补充,即便没有图,仅看文字也能把内容都说清楚了。绘本的图则不依赖文字,各自传递信息,互相补充,甚至图比文字更重要。有的绘本甚至没有文字,叫“无字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是图画书。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是对孩子的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袁晓峰校长告诉记者,“绘本快乐阅读”是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2004年确立的校本研究课题。目前,全校已有10个班级进行绘本快乐阅读实验,并吸引了国内6个省的8所中小学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3所中小学的签约合作交流。

  11月30日,后海小学曾对22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班里“觉得编故事、写故事非常有趣”的人数增加了。在学习的态度上,71%的实验班学生因喜欢“快乐阅读课”而更加喜欢学习,“非常喜欢”的学生由28.2%上升到57.7%。

  在后海小学,常常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爱心树》、《洞里洞外的小老鼠》,然后一起感动着、快乐着、遐想着……读多了,孩子和阅读材料之间的亲近感也就增强了,于是,孩子们想写书了。瞧瞧,折、剪、画、写,“后海出版社”的第一批小书就这样闪亮登场了,有的还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当记者问发表绘本最多的刘行同学:“若不给你发表了,你是不是就不画了?”刘行回答:“才不会呢,我又不是给编辑阿姨画的,我是因为快乐而读书写书的呀。”

  后海小学二(4)班是全校第一个开设“绘本快乐阅读课”的班级。一到课间休息时间,实验班里的“快乐书架”就会被挑书、借书、还书的孩子包围着。“快乐书架”上的书都是学生自己捐的,和一般的“图书角”不同,柜门上常常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纸条,有时候是从旧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片,有时候则是一些即时贴。上面都是孩子们自己写的话:

  我推荐《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的对话》,理由:这本书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一起写的。里面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电话是怎么回事?不久就有两个我吗?什么是政治?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答案都正确,我想应该看得懂的。
——陈子依
  可以说,读书已经成为这个班级学生重要的课余生活方式,即使是最调皮的孩子,他的书包里也一定有一本从“快乐书架”借来的书。“绘本快乐阅读”课给“快乐书架”注入了活力,使它变成一块牢牢吸引孩子们“读好书,好读书”的磁场。

  当绘本来到小学课堂

  “同学们,你有没有朋友?你有几个朋友?今天我讲的这本书叫《我有友情要出租》。”在绘本阅读课上,校长袁晓峰讲了一个大猩猩和小咪咪之间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故事——有一只大猩猩,他常常想:“我好寂寞,我都没有朋友。”有一天,他在大树上贴了一片叶子,上面写着“我有友情要出租,一小时5块钱。”小女孩咪咪终于租了大猩猩的友情,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后来,咪咪搬家走了,大猩猩开始免费出租友情,却一直无人问津。

  “大猩猩还在等待下一个好朋友,下一个好朋友会是谁呢?”袁老师问道。

  “是狮子!我看见狮子躲在树后面。”一个小朋友抢着回答。

  “你看,还有小老鼠呢。”

  袁老师说:“我们再来读一遍书吧,看看书中除了大猩猩外,还有哪些动物?”图画中丰富的细节,勾起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寻找画中的动物成了有趣的游戏,一次次新的发现都能带来惊喜。他们渐渐注意到,有一只小老鼠总出现在大猩猩的身旁,而每一页都至少有一种动物在偷偷注视着大猩猩。

  “大猩猩真的没有朋友吗?他为什么总是感到寂寞呢?”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找到答案,但问题却久久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就像最后那幅美丽而忧伤的画面。

  在课上,袁老师没有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之类进行价值观延伸的话,也没有问孩子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以后该怎么做。她只是和孩子一起读图、读故事,请孩子上来玩大猩猩和咪咪玩的猜拳踩脚游戏,一起体会游戏时的心情……

  快乐阅读也同样让老师们着迷。李莎老师说:“我听过袁校长讲的快乐阅读课——《寻找快活林》,她绘声绘色地将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教室里静静的,每个孩子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随着书页的翻动,孩子们一个个屏息凝神,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唯恐漏掉半个字。我第一次感到绘本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真没想到那些简单质朴的图画和文字,能有如此深厚的内涵让孩子们慢慢体味。”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快乐阅读教学的原则是分享而不是教导,让学生选择绘本是尊重而不是放纵,让学生创作绘本是鼓励而不是要求,用绘本滋养学生的心灵,是关怀而不是干涉。”袁校长说。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也说:“在台湾,我们将绘本阅读称为‘无压力阅读’,我不必考他,不必问他,不必要他写心得,不必要他写佳句,这样做后我们发现,其实孩子都是蛮喜欢阅读的!”

  家长争做故事妈妈

  “好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史翠克兰·吉利兰曾自豪地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安徒生的爸爸是个鞋匠,妈妈是洗衣妇。但爸爸从安徒生一出生就给他读文学作品,还在工作台上钉了一个放书的架子,一边修鞋一边给小安徒生读书。

  正是因为认识到家长的重要作用,后海小学经常给家长举办阅读讲座,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位听过《快乐阅读》课的妈妈说:“这样的学习,孩子学得快乐而没有负担,真的做到了‘快乐阅读’!不仅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锻炼,而且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里绘本画得最好的二年级学生张瀚驰的妈妈对记者说:“孩子喜欢绘本,回到家就又写又画地自己做绘本,一画就是两个小时,开始我觉得挺浪费时间的,没想到半年多后,会写的字也多了,而且能大段大段地写作文。”

  二年级学生雪儿的妈妈接过话对记者说:“以前孩子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现在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了很大提高,文字感性了,内容也丰富了。这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终身受益。”

  肖易皓的妈妈万心红在校园论坛上写道,和孩子一起阅读是一种愉快而温馨的体验。这种阅读不同于我的个人阅读,除去精彩的故事,孩子的天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撞击我。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后,孩子常常像书中的小兔子一样对我说:“我爱妈妈就像我到宇宙又回来这么多!”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简单的对话中感觉到不可言喻的温暖与挚爱。

  现在,后海小学的家长们已自发组成了“故事妈妈读书会”,定期在家里、社区里给孩子们讲故事。

  甘做儿童阅读推广人

  最早听说王林,是因为一位儿童文学专业的硕士生曾对记者十分崇拜地谈起他,谈起他在网上的“萤火虫教师读书会”。后来才知道他是儿童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的一名编辑,一直从事儿童文学阅读的推广。他通过建立人教社“萤火虫教师读书会”,带动教师读书,从而带动了全国十几万儿童参与读书活动。除此之外,他还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小学去给孩子们讲故事,推广他的阅读理念,老师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王林博士”,孩子们叫他“故事叔叔”。“绘本快乐阅读”就是由王林引入到后海小学的。

  “绘本快乐阅读已使后海小学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王林说。他告诉记者,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少趣味、单调重复、局限于读单篇文章;在指导中试图面面俱到,抠得太细,总担心学生有不懂的字、词、句,总希望把描写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地读或背下来,因而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被动性。这种课堂,学生缺少阅读乐趣和阅读感受的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阅读兴趣。而绘本阅读则强调“整体输入”的概念,它是阅读整本书,而不是用字、词、句把整篇文章分割开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感受。

  作为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认为当前儿童阅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观念问题。“目前从全国范围看,绘本阅读开展得并不好”,王林忧虑地说,家长对绘本有一些错误的理解,认为绘本“字太少,图太多,没有实际意义,不实惠,价格偏高”;对图画太强调“像”,要求写实。其实太强调写实,并不符合孩子的欣赏习惯。另外,家长对阅读太强调功利性,喜欢选择知识、科学和道德训诫方面的内容。“爱是需要潜移默化的,不是说你今天想要孩子讲卫生,编一个小猴讲卫生的故事就可以做到的。”

  王林主张,通过“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推动儿童阅读,他希望老师将儿童文学引入到正式的语文课堂中,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阅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然后在班上讨论。他相信,在学校推进班级读书会,不但能改变语文教育,而且能改变儿童文学的出版生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责任感的老师,有文化情怀的出版社和有关切现实的学者来共同推进。”

http://www.jyb.com.cn/cm/jycm/beijing/zgjyb/5b/t20061228_57566.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12 09:27 , Processed in 0.0683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