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调查笔记] 2012彭阳访查——各种的各种,什么情况?

[复制链接]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去年去了一趟巴马后,叨咕出一个“噢,巴马”的帖子,用自己的感觉来品评被叫得天响的长寿与幸福,结果是别人幸不幸福,自己就先不幸福了。
.
      山中那些百姓的生存状况,总是跟贫穷、困苦、疾病等等纠结在一起,拈提起来总是沉重。每一次,不管以什么角色走进那些僻壤,总是在光鲜的表皮后面,不小心看见破落的现实,挥之不去。所以这一次,还是不愿意回避关于贫穷的话题——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现实。
.
      从官网的统计数据看,彭阳的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只有发展速度不是。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近年大约保持15%左右的增长,2011年的这个指标,估计在4000元上下。等于说,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扣除生产投入和经营成本之后的收入大约2万元,按照当下的收费标准和生活水平考量,这个收入可以供应3个高中生上学。问题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平均概念,这一平均就都迷糊了。
.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
       玉米和土豆,是当地最大宗的两种作物,年收益水平大概为:如果毛收入7000元,那么生产投入会达到5000元,这尚未计算劳动力的投入。很多家庭没有余粮可卖,但为了调整饮食结构也可能会卖一些,比如卖玉米买小麦。真有余粮的,可能会考虑喂养12头牛,或者56只羊。现在为保护植被而禁止放牧,牛羊只能圈养,全靠粮食兼以草料喂食,养殖成本也很高。
.
      种植养殖之外,还有一项较为普遍的补贴来自于退耕还林。彭阳县人均国土面积相当于中东部县域的3~6倍,户均耕地几十亩,但土地贫瘠。10多年前开始,政府大规模地推行退耕还林,一些家庭退耕10~20亩,每亩补贴90元。10年过后,林子大了,补贴却没有了。地还是你的,可林木却成了国家的,你不能砍。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最近两三年,政府象当年退耕还林那样,实施退耕还草,大规模推广紫花苜蓿的种植,把它称为“山坡上的‘富贵草’”,新闻报道中出现诗意的描述,好像只要一种你就能过上“翻天覆地”的“好日子”。这种植物被村民们俗称为草,耐干旱耐冷热,一次种植,三四年之内不用再投入但年年能收获。官方宣传每亩每年收益400-500元,可受访的村民反映不到300元,一般为200元左右。种植户户均年收入2000元,是一个得到印证的估计。还林之后再还草,余地已经不大,有的家庭没有土地腾出来种草。
.
      一则“两抢一种” 的报道称,近年来,我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认真实施退耕还林草战略,全县累计种植紫花苜蓿 104.6 万亩。而官网的“县情概况“中显示,全县“耕地面积100.3万亩”。 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统计口径,我们可以感知,这项被称为战略的措施,推行力度很大。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算怎么盘算,靠天吃饭的农民,在天时好的年份,也只能混到一个温饱,有的仅仅就是饿不死。如果没有因为劳累患上疾病,就算是幸运。在我撰写调查报告的18个家庭中,仅仅腰间盘突出就有6个病例,患者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参与访查的其他个案中,腰椎不好的大有人在。
.
      但饿不死病不死的人们,会在日常花销上面愁死,尤其是看病和上学的花费,会使很多家庭陷入困囧不堪的境地,恰恰这两项花费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难题。于是,外出打工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跟全国大多数的农民一样。所不同的是,这里打工的农民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干苦力活,在大西北,一年适合施工的时间只有6~7个月,一个壮年的农民工一年的打工收入大约就是1万元。也有去煤矿挖煤的,但一件件血淋淋的实例,让大多数的汉子望而却步。一些既贫且病的人,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穷困中挣扎。血汗钱,在这块土地上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
.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
        
          .(生存于天地之间,她们是我们的同类。)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
        .

    (贫瘠的土地,广种薄收。村民们晾晒她们可怜的收成,像是举行一场仪式,满含着粒粒皆辛苦的敬意。看到这些,我们也在默默地表达对于村民们的敬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们在彭阳的资助对象,全部为高中学生。经过撤并整合之后,彭阳的高中剩下2所,都在县城。9所初中学校中规模最大的2所也在县城。农家多子女,一个以上的孩子上中学的家庭,家长可能考虑随住县城就近照顾孩子,也顺便节省一点孩子住宿、生活和回家往返的费用。他们租住在拥挤的空间,靠家长打零工的微薄收入贴补孩子求学的花销。一些农村家庭的生存状态就此被改变。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
      乡下也有一些的好的变化,比如以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为代表的山坡绿化实施多年之后,干旱缺水的历史正在被改写。问过不少学生家长,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干旱不象以前那么厉害了。再比如县乡道路等级提高,通车里程增加,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但是,村民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少改变,最显著的标志是,现在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前一样,照样供不起孩子们读书。
.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政府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出退耕还林补贴外,还有农资综合直补、危房窑改造补贴等,针对特困对象的城乡低保及五保供养补助、孤儿养育津贴等,以及其他一些扶贫和鼓励措施。其实际作用,可能小于其温暖人心的意义。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楼主|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2-10-9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年年岁岁过去,人们又寄望于接下来的年年岁岁,多么直白的期待与坚韧。现在当家作主的这一辈人,基本没有体会过“人民公社”时期火红的狂躁;“联产承包”的时代他们基本成年,青春岁月在“勤劳致富”的幌子之下被消耗掉;后来,他们阅历渐丰,越活越明白的时候,恰恰又搞不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喊了多年,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减轻农民负担,年复一年地喊,农民却年年不堪重负。取消农业税,被认为是2600年以来的最具历史意义的德政;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同样被大肆讴歌。每一次,农民们都被告知好日子要来了,可每一次,他们仍然需要继续等待传说中的好日子。
.
      上文提到的各种补贴,虽然无补于大事,但可能让很多淳朴的人们对组织感恩戴德。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贫穷,从来不会去想,多少年来,为什么一直这么穷。在王洼镇乡下的一个岔路口,我看见一个老农,腰身有点佝偻,穿着深色的旧衣服,胸前一枚组织的徽章因此很显眼。如果“你幸福吗”节目组把镜头对准这个老人,一定大有斩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6-4 00:03 , Processed in 0.0707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