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开启左侧

[原创] 我思念的书

[复制链接]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10-6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罗门王的指环

鹦鹉会爱上一个人,热烈地追求她。穴鸟间会争风吃醋,闹三角恋。哪怕再凶恶的动物(当然,除了人),同类间战斗时,只要一方完全投降,胜者便会放过他……
    上面这些是天方夜谈吗?不,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劳伦兹在他的科普读物《所罗门王的指环》里写到的。
    劳伦兹,动物行为学的开山鼻祖,1973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本科普小品集。目的主要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一些新见解。书中的事例均来自劳伦兹研究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劳伦兹在前言里说“这本书所能存留的一点吸引力,就全在它‘严格记实’的特点上”。
然而真实并不等于枯燥。书的语言活泼幽默,内附大量劳伦兹手绘插图,动物形象神态毕肖,憨态可掬。最主要的是,书里记录了许多这个奥地利的老头干过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傻事”。比如他曾经为了测验刚出生的水鸭子如何辨认母亲,匍匐在草里“又蹲、又爬、又叫”。为了怕鹦鹉走失,在众目睽睽下大声地学鹦鹉那像猪被杀时的叫声。有一次他在家里养雁鹅,被其中一只当作自己的配偶,为了献殷勤,那只雁鹅把虫子嚼得粘糊糊的往他嘴里塞。他们的衣服扣子会被鹦鹉一颗颗啄掉。戴帽猿会拿钥匙打开书柜的门,把书一页页撕掉,塞到鱼池里泡水……
    不能说没有一点烦恼吧,可是书里洋溢的都是这些动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以及他对动物热烈的爱。那些动物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更是他们的“老家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可以说,他的工作和爱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劳伦兹的作品国内已出版的尚有《狗的家世》《雁语者》《攻击的秘密》《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可惜我只见过这本和《狗的家世》。

    所罗门王的指环【奥】劳伦兹著,游复熙,秀光容译,中国和平出版社

[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07-10-6 00:21 编辑 ]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10-6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兰修女传
这本书是为一个朋友买的,我只是拿来随便翻翻,没想到却再也放不下,直接用一个晚上读完了。真是好书,好几处我都流泪了,很少有国人写的外国人传记那么动情,那么贴切。
德兰修女,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马其顿的东部斯科普里城,高中毕业后去印度加入修女会。她在加尔各答看到在死亡中挣扎的贫民,听到上帝的召唤,决心走出修道院的高墙。由于修女历来是不许踏入社会的,为此她写信给教皇,得到特批。1950年10月7日,创建仁爱传教修女会,会中只允许保有最低生活水平,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包括麻风病人,艾滋病患者,流浪者,吸毒者,娼妓和受虐待的妇女,乞丐等最底层的人。到1997年逝世,仁爱传教修女会在世界各地开办了六百多所会院,分布在127个国家。“一九八五年和一九九三年,德兰修女曾两次访问中国”,“台湾和香港亦有其分支机构,而中国大陆仍是一处发人深省之空白”(余杰语)。
德兰修女一生所作的,不仅仅是给穷人衣服和食物,而是走进他们,穿和他们差不多的衣服,吃和他们差不多的食物。给病重者洗澡,握着濒死者的手,给他们临终的关怀,给他们以爱,重新给予他们本来就应该拥有而因种种原因被掠夺的,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的人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这是她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的几句话。读来有千钧之重。
德兰修女还曾经说过:“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荣耀神,我只是神手中一朵小小的花,一朵没有用处的玫瑰,我希望它的芬芳能让天父心旷神怡。”可以说,她所作的一切,是起源于对宗教的信仰。然而,可贵的是,她的爱却不为宗教所局限,并不因给了穷人帮助就要求他们改变信仰,比起世间种种借了宗教之名而进行的战争和仇恨,她的胸怀何其博大。
以前总以为当修女或者出家的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消极避世。读了这书才知道,原来并非如此。德兰修女和他的追随着,笑得那么灿烂。甚至修女会选择修女的时候,也会留下那些天性乐观的女孩。也对,只有热爱生命,心中充满光明与爱的人,才会更能给别人以爱吧。
现在有时间有心情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许在做之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她让我们思考说与做的关系,政治与仁爱,爱和尊严,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意义,物质和精神,个人与社会等等。虽然对于德兰修女,也许我们永远都不能忘其项背,可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书文笔清新,饱含感情,饱含了对德兰修女的敬重与理解,就像是一气呵成的。而且印刷质量很好,有许多珍贵的图片。价格不贵,性价比很高。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作者:华姿
山东画报出版社
定价:20元


[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07-10-6 00:26 编辑 ]
素音 发表于 2007-10-1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的时候,最喜欢《苦儿流浪记》,看了很多很多遍。受尽磨难的苦儿从不放弃回家的信念,书中的美好情感让我至今不忘。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10-1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鹦鹉会爱上一个人,热烈地追求她。穴鸟间会争风吃醋,闹三角恋。哪怕再凶恶的动物(当然,除了人),同类间战斗时,只要一方完全投降,胜者便会放过他……

上面这些是天方夜谈吗?不,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劳伦兹在他的科普读物《所罗门王的指环》里写到的。

劳伦兹,动物行为学的开山鼻祖,1973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他的第一本科普小品集。目的主要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一些新见解。书中的事例均来自劳伦兹研究过程中的真实经历,劳伦兹在前言里说“这本书所能存留的一点吸引力,就全在它‘严格记实’的特点上”。

然而真实并不等于枯燥。本书的语言活泼幽默,内附大量劳伦兹手绘插图,动物形象神态毕肖,憨态可掬。最主要的是,书里记录了许多这个奥地利的老头干过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傻事”。比如他曾经为了测验刚出生的水鸭子如何辨认母亲,匍匐在草里“又蹲、又爬、又叫”。为了怕鹦鹉走失,在众目睽睽下大声地学鹦鹉那像猪被杀时的叫声。有一次他在家里养雁鹅,被其中一只当作自己的配偶,为了献殷勤,那只雁鹅把虫子嚼得粘糊糊的往他嘴里塞。他们的衣服扣子会被鹦鹉一颗颗啄掉。戴帽猿会拿钥匙打开书柜的门,把书一页页撕掉,塞到鱼池里泡水……

不能说没有一点烦恼吧,可是书里洋溢的都是这些动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以及他对动物热烈的爱。那些动物不仅是他的研究对象,更是他们的“老家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可以说,他的工作和爱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劳伦兹的作品国内已出版的尚有《狗的家世》 《雁语者》  《攻击的秘密》  《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 ,可惜我只见过这本和《狗的家世》。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10-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大地震

公元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如有四百枚广岛原子弹
在距地面十六公里的地壳中
猛然爆炸
强烈的震撼中
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
顷刻间被夷为平地
遇难:242769人
伤残:164851人
这是钱钢著的《唐山大地震》封面上的一段话。事实上,从买回这本书来,我就一直在犹豫,读这本书毫无疑问是一种自虐,然而,我终于还是抽出一个晚上,把它读完了,24多万瞬间死亡的人,压得心中沉沉的。
钱钢在此书中,分别记录了唐山大地震前自然界的预兆,地震后的惨象,人们的求生故事,灾难发生后的老百姓间的相互帮助和抢劫,以及救灾防疫和对当时一些政治背景的一瞥。当然,还有对地震漏报的分析。
从书中可以看出,除了当时的技术局限外以及没有发生小的前震外,极力避免虚报以免引起社会不安也是重要的原因。在地震发生前一天,国家地震局一直在开会,试图找到更明确的证据。而紧靠唐山的青龙县,由于县委在全县范围内采取了预防措施,虽然房屋倒塌,但直接死亡的只有一人。
以前上智能大厦的课程,讲到火灾预警系统,老师曾说过这种系统一定要保证零漏报率,哪怕因此可能导致虚报。因为虚报不过是让人虚惊一场,损失些财产,而漏报死掉的会是人,无论如何都无法补偿。可惜的是,这一准则在地震领域并没能得到应用。如果当初能够在人命与社会影响的博弈中,给人命以更大的权重,也许一切都会不同。可惜,历史不能被假设。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0年。30年后,我们的当局在处理灾难问题上,又进步了多少呢?稳定压倒一切,可是稳定就能遮盖、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吗?老百姓的确容易恐慌,也的确会有谣言惑众,可百姓的恐慌首先来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丧失。若是政府可以信任,百姓何必去听从各种小道消息?
如果再有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地震发生,我们还会不会重蹈覆辙?
在书后的附录里,钱钢谈到此书的成因,他说自己在84年开始反思:“我为什么只能用灾难来衬托十年以后的成就,而不能直接去些当时唐山忍所受过的苦难呢?”
他的朋友贺延光先生也说过:灾害就是灾害,死亡就是死亡,为什么我们的报道里,你看不到这种死亡的真相?
可是这么些年下来,看看当前的报纸,我们的媒体的思路又有多大改变呢?
中华民族实在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也许是由于人们一直以来生活的太苦太苦,天灾人祸太多,苦难太沉重,只有遗忘才能够有力量活下去。可不幸的是,在现在,自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的情况下,依然如此。究竟是传统的力量太强,还是我们的人民,生存的压力依然如此沉重,不得不麻木而辛苦的活着?而那别样的新的生活原本只不过是一种幻象?
钱钢在86年版的后记里最后写到:
“为此,我为明天祝福。
我为人类祝福,
我为我们虽然有限却具有永恒意义的星球祝福。”
我也祝福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再拿哪怕只是一个人的生命来做牺牲,以增加政治天平上的砝码或者其他的种种。
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

唐山大地震,钱钢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楼主| 了了 发表于 2007-10-1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与野蛮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教授罗伯特•路威的普及性著作。他尽力做到“除地质学上的更新世一字无他字可代只能照用外,”“专门的术语可说是没有。”为了使非专门研究人类学的读者都能读懂,罗伯特请一些普通朋友首先阅读,提出批评,此举可以比附作诗求浅显的白居易。然而,要把枯燥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作者必须是一个大家,能融会贯通,并善于表达,何尝容易。
但罗伯特教授显然游刃有余。通读全书,我不仅没有昏昏欲睡,反而兴致勃勃,好多处都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从书中里我知道了原来所谓的“文明”在西方不过是几百年的事。几百年前,在今日的国际艺术中心巴黎,吃饭用手抓,没有公厕,随地大小便,臭气熏天,甚至就在王宫的宫道里;茶,咖啡,可可这些现在司空见惯的饮料,开始时被当成药或者毒药用,吹得神乎其神;女士们梳高髻,里面生满了虱子,坐车的时候头要伸到窗子外面;男人就戴假发,扑面粉,像小丑一样……这样有趣的地方有很多。
然而,如果说此书只是有趣味有知识性,明显对它评价不足。书中还有许多自己的思想。译者吕叔湘先生在序言里赞扬罗伯特教授:着眼于全人类的贡献,以破除“文明人”之自大狂为主旨。吕先生还提到此书原名是《我们文明吗?》,是作者站在白种人的立场上自我批评,可吕先生怕照此翻译,会让某些炎黄子孙看到白种人被批评而妄自尊大,所以才改成《文明与野蛮》。吕先生可谓用心良苦,他的这番用心我想并不是杞人忧天,夜郎自大的人我们这里素来就不缺的。
    吕先生身为语言学大家而翻译该书,亦属游刃有余,译文非常精彩,可说是双璧合一。

文明与野蛮,吕叔湘译,三联出版社
舞步曲 发表于 2016-6-20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自己读书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0 19:21 , Processed in 0.06584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