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讨论] (作业,刷屏了sorry)草根 NGO 面临各种困境,如何保证其长久运营发展?

[复制链接]
零零柒 发表于 2014-5-2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零零柒 于 2014-5-29 13:12 编辑

以下文章来自知乎的徐博闻,他是榕树根公益项目的财务主管,在知乎公益界一直很活跃。

一、民间公益组织无法做到长期可持续运营的原因(来自知乎 徐博闻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742316/answer/19373206

失败是成功之母,民间公益组织要想做到长久运营,必须总结前面各种失败中的经验。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只能挑出几个举例,请恕鄙人做不到一无遗漏。

众所周知,民间公益组织在运营之中难免遭遇诸多外界阻力,比如政策因素、地域限制、公众理解等。这些问题,不是一两个民间 NGO 的力量足以改变的,需要经过多方长期的努力,才会有所改变。这里,我不想着重笔墨讨论外部因素,今后再开文专门表述。

下面,我们从民间公益组织的内部因素进行一些分析,欢迎对号入座。

问题一: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想做,那也想做。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许多 NGO 到达了一个地区之后,迅速发现了当地存在的各种问题,恨不得立刻大展拳脚、力挽狂澜。要做教育,又搞医疗,再弄文化保护,最后还要处理环境问题。殊不知对于一个 NGO 而言,能专精一到两个领域已经不易,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便今后自身发展壮大,想搞「一条龙」、「产业链」服务也是不现实的。对一个问题复杂的地区而言,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领域的 NGO 进行服务,才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问题二:取得初步成绩和一定资金之后,盲目扩张
管理 NGO 和管理企业类似,在进行业务扩张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难免遭遇资金链断裂等难题。对于资金链较为紧张的 NGO 而言,盲目扩张往往是加速死亡的原因之一。

有一些 NGO ,获得了一定社会关注度后,财务上得到一些自由。此时就想把当地活动做得更加深入,同时将模式复制到其他地区,把组织做大。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冷静分析后再下决定。向外扩张容易,再向里收缩难,一次扩张失败,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仅是自身财务以及捐赠人资产的无谓损失,更可怕的是社会信任的丧失。所以,在 NGO 运营之中,事关扩张的决策,更要小心谨慎。

问题三:刚愎自用,缺乏远见卓识与管理艺术,对未来没有预判
民间 NGO 的项目负责人,有不少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专家。但一个专业权威,未必是一个好的组织管理者。有的人擅长做事,有的人擅长管理。如果 NGO 的管理者不精通管理艺术,一方面,难以管理好项目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另一方面,难以与当地政府等外部人员做到有效沟通;最后,也难以对项目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形成实际的看法。这对于一个组织的长期运营,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问题四:面对困难缺乏基本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个问题,我在「生死关头,如何面对「做公益」的困境?」这个问题中有过详细的阐述。简而言之,公益组织从业者,切勿因为自己在做公益,就期待别人给你开绿灯。无论你在做一件多好的事情,都应该平静接受对这件事一切的欺骗、依赖、质疑、刁难、批判、赞同、吹捧,这是做事之后,未必天经地义,却无可避免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在做公益,而例外。

问题五:财务混乱,过于依靠外部捐赠
NGO 普遍缺乏财务人员,往往财务管理极为混乱。没有预算制度,花钱想到哪花到哪,以至于钱不够花。钱是省出来的,开源与节流之中,节流先没有做到。此外,缺少对自己「造血」能力的思考,完全依靠「输血」,无异于悬崖上走钢丝,如果捐赠方有什么变动,自己就会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关于商业运营模式的案例,我在「有没有公益组织进行商业化运作获得成功的案例,它们具体是如何运作的?」这个问题里,有所阐述。

问题六:埋头做事,不顾社会交往。
有些 NGO 管理者认为,自身只需要踏实做事,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丝毫不注意对公众的营销行为的重要性,以至于社会关注度极低。殊不知与其等待别人发现,不如主动介绍自己。一方面,对外交往可以更好地学习其他 NGO 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别人;另一方面,社会资源的积累对一个 NGO 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捐赠方、志愿者或是政府部门都需要一定的社交关系维护,对组织建设有益无害。做社会工作,如果总是单凭自己,很难成功。


二、如何才能改变如今的现状

改变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如前文所说,创立一个民间 NGO,也是一种创业的探索,困难重重。每个不同的民间公益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但我想,总有下面几个步骤,是省略不过去的。

出路一:自己必须了解自己,先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这很容易,也是一切的开始。在着手做事之前,先坐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我擅长什么,所以组织应该先在哪些领域开展,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如何?
我拥有的资源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我达成目的?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犯过哪些错误,又在哪些地方做得不错?
妨碍我们达成目标的困难有哪些,应该从什么角度着手解决?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在第一步要去考虑的。虽然未必能想得明白,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其中思考自身的过程。也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对未来困难的心理准备,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出路二:拉的下面子,想尽一切办法拓宽筹资渠道
舒舒服服做事,不太现实。面临资金难题的时候,一定要拉的下面子,苍蝇也是肉。最早期的孵化阶段,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公益比赛融资。中期寻找基金会支持的同时可以依靠一些公募网站或是私人资助。到了后期,筹资手段则比较多样灵活。但只要组织还存在一天,筹资的问题就一直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

出路三:搞好人缘,建立自己的社交联系网络
整理自己的通讯录,无论是电话还是邮件,分门别类进行归总。哪些是媒体的朋友,哪些是核心志愿者,哪些是专业领域的顾问,哪些是政府官员。如果可能的话,建立定期的信息保送系统,电子邮件为佳。类似于每月发送的信息快报,每隔一段日期,进行一些问候,告诉对方自己最近在做什么,增加存在感。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哪里都是一样,必须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维护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做一个件事情,就是某个人点头的问题。与项目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潜在的捐赠人,所有的客户,核心志愿者等等,和他们搞好关系,对项目有益无害。人际沟通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而且可能短期内收益不明显,但依旧值得去做。

人缘这件事,很多依赖于项目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我不推荐抱着功利心去搞关系,要做朋友,就要真心实意的交朋友,人缘才能真的好。有的时候,多喝一杯酒,多说两句话,多递两支烟,就能交到一个不错的朋友。而这个人也许就帮你解决财务、志愿者招募等等难题。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社交手段,只要记住,人缘很重要,就行了。

出路四: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一定的财务、人力、营销方面的管理知识,力求专业管理与远见卓识
做事情和管项目是两回事,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未必是个好的管理者。很多人对「管理」抱以想当然的心态,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好,结果往往悲剧。对于一个项目负责人来说,应该通过看书和案例分析,保证自己对财务、人力、营销等方面的管理学知识,具有一定基本的了解。看书无法让人成为管理大师,却可以帮助人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不能刚愎自用,也不能照本宣科。把书本的知识结合到项目上去,是每一个管理者应尽的责任,这是对自己的项目负责,也是对为自己工作的职员和志愿者负责。

建立基本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配,妥善分工,发挥每个人最大的价值。搞好活动管理,随时调整,随时总结,积累经验。遇到决策难题,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平等协商。要有远见,建立长期、短期的战略目标,关注目标完成度,及时解决问题。管理中的细枝末节,再次不在赘述。

项目负责人必须认识到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健康、专业的公益项目,必须是可以继承的,不能过分地以一个人为中心。这种自我成长、修复的能力,也是科学管理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便项目负责人出了什么问题,也必须保证这个项目可以良性运营下去。

出路五:用尽可能的方式,宣传、营销自己
需要事先注明的是,关注度是一把双刃剑,要明确自己对「关注度」有一个健康的认识,不然难免造成央视之于卢安克这类的悲剧。

通过参赛、参加沙龙、网络平台、纸媒等方式进行针对自己的宣传。有关注度,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建立群众认可度,增加信任感。这样可以在今后遭遇募捐需求、志愿者招募等困难的时候,带来方便。

通过挂靠大型基金会,也可以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同时可以找到初期起步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创业公司找 VC 投资的原理是一样的。

同时,要时刻牢记,保证财务公开和接受群众监督,是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出路六: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怕失败,勇敢向前
前面说了几个务实的,最后说个务虚的。除去实际的操作能力之外,做公益的情怀也很重要。做错了事情,要认栽,只有认了错,才有改正的可能。今天做错了,不要耿耿于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怕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成功前必须养成的素质。

遇到的问题会很多,处处碰壁也不是不可能。对未来的规划中,对风险的预见很必要,但若总是停留在对预期风险的分析上,则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困难,是用来解决的,不是用来分析和规避的。再完美的计划,也不可能规避所有风险。在迷茫面前,实在想不明白,不如勇敢向前。没有路,也要想办法开出一条路来。办法,总会比困难多一点。我不是劝大家丧失理智,只是有些时候,直觉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还是请慎用直觉。我在写这个的时候,正好看见@yolfilm 前辈写的「三斤半男人」,我想说的也是此意,不要做「三斤半公益组织」。

很难一言以蔽之地涵盖所有公益组织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我想借用我大学里,陈准民老校长的一句话,给这个部分做个总结。

「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丢。」


三、对民间公益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预期

按照惯例,先要回首过去,之后抓住今天,最后就该展望未来了。

其实前文所说的一切,都是不是办法的办法。我一直以为,公益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会像商业企业一样引入「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也就是,「职业公益项目经理」的诞生,是迟早的事情。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让某专业的专家还费心操劳项目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对才华极大的浪费。公益组织内部的分工,也应该划清管理者与执行者角色的分界。管理者,则踏实做管理。执行者,则放心做执行,这样才达到对人力资源最优化的配置。一些在不同 NGO 工作过的,富有经验、善于管理的公益人士,担得起「职业公益项目经理人」的名号。

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可以通过训练达成。但对外来发展的远见卓识,指定战略决策的能力等等「高端技巧」,不是谁人都可以具备的。理想中,一个「职业公益项目经理人」,可以同时管理几个项目,做舵手,不做水手。

当然,这个「职业公益项目经理人」+「领域相关专业人士」的运行模式,还连个雏形都没有,还需要在未来的公益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是我始终认为,以管理企业的思维为基础参照,逐步完善公益组织的运营经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上一个必经的道路。

同样的,做起来一个公益项目的创始人,要狠的下心,把自己的成熟项目交给后人运行,自己再去建立新的项目,这样做才是真正健康的「复制」模式,有代代相传人员流动,才有「长期发展」的传承。如果离开了这个创始人,这个项目就要死掉,那这不是一个成熟的项目。

民间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会在未来被反复讨论的问题,我在这里也只能做到「抛砖引玉」。写的非常简略,就已经接近五千字,终究运营一个项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做完的。今后有时间,每一个小标题,都会是另一篇长文,希望可以帮到你。

感谢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8 00:14 , Processed in 0.0661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