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鱼与渔(ZT)

[复制链接]
素馨 发表于 2005-6-4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自http://www.gycity.com/newbbs/list.asp?id=39 "七月五日,阴有小雨,息烽青山苗族乡,绿化小学,大林小学,新华希望小学。我跟随参与社区捐资助学活动的一行网友在爬过一段蜿蜒泥泞的山路后,见到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中濒临失学的孩子。 在不曾参与此类活动之前,是不会想象得到那一个个孩子有着一种怎样复杂的表情和怎样一双双满是伤痕的小黑手。我不知道,用复杂这两个字来表达我眼睛里看到的表情,是否恰当,因为,他们的小小的稚气的脸上,不是城里孩子可以一眼得以看清的喜怒哀乐。我们这一帮城里人的介入,事前校长对他们家境的介绍,使得这些深山里的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流露一种对陌生人自然而然的戒备。有的低头嗫喃不语,有的睁大眼睛打量着我们殷切的面孔,有的东张西望的转移开目光,没有一个,以他们应有的天真坦然面对我们。这样的表情,直看得我的心没来由的沉重。他们因了山乡的贫瘠,因了家庭的穷困,不得已的站在我们这样一群陌生的面孔前,等待着他们的校长,一个个宣读他们家里有几亩田土,几口人,多少钱的收入什么样的成绩。我坐在后排,听一个个名字念出,看一个个瘦小的孩子怯怯的站出来,心里酸酸的,不只是因为他们的无助,更多的是,我们这一群藉着爱和援助的人,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介入他们的贫穷,是不是最合适的WAY? 国外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老流浪汉每天蜷缩在地铁口受人施舍,一日,一小女孩蹦跳着到他面前递给他一个硬币,老人很高兴,他说:“孩子,你真是个好人。作为报答,我也有礼物给你。”说着,神秘的往小女孩手里放了什么东西,小女孩看了看,开心的和老人相视而笑,然后道谢离开。 这神秘的礼物,原是小女孩给他的那个硬币。 出发之前,我已经打定主意,绝不可带一点施舍和怜悯之心参与此次活动,因为我知道,没有人在接受施与时,心态是快乐和详和的,哪怕,他们还是个不谙时事的孩子。贫穷,不是他们的错,不应长成他们身上屈辱的根。而七月五日这一天,我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倾斜?我不知道孩子是如何面对我们,也不知道其他网友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眼光来打量这群孩子,我只在这场私欲最低的活动中,感觉到一种身不由己的沉重。孩子,花骨朵一般的孩子,睁着清澈的黑眼睛,将他们的未来拍卖在我们踊跃举牌的爱心中,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孩子,不管是活泼外向的还是沉静内向的,不管是成绩优良的还是成绩平平的,一样有着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着可以撒欢打滚自由欢笑的童年。我们能给他们一时的援手,但是,我们能给他们一世的欢乐吗?我们给得起他们漂亮的文具,但是我们给得起他们舒坦自然幸福平等的生活吗?我们热火朝天的关注着表象的贫穷同时,有没有想过去关注他们内心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呢? 陈鑫华,男,11岁,绿化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是我第一个捐助的孩子,他很瘦小,穿一身旧旧的蓝色中山装,耷拉着头闷不作声的躲在最边上。我把他叫到身边来,微笑着看他:“来,把手给阿姨看看。”他有点疑惑的抬起头飞快扫了我一眼,听话的伸出了手。然后,我看到一双小小的黑色的手,指甲参差不齐,嵌了不少的黑泥,他的手有着和他年龄毫不相称的茧子和伤痕,不用问也知道,是割猪草时留下的新旧伤痕。我轻轻的握着他的小手,抚摩着左手无名指上残缺的那片指甲:“怎么受的伤?还痛吗?”他摇摇头说不痛了,是前个月帮家里搬石头垒院墙时不小心砸伤的。我不出声的解下他脖上系歪的红领巾,重新帮他系上,而这条发白的红领巾,已经褴褛得让我几乎无法完成最后一个结。一时间叫我想起小学时颈上那块丝绸的红艳艳的红领巾,是如何骄傲的飘飞在我的少年时光。而这个孩子,却只能垂着头,系着发白成絮的红领巾,用孱弱的小肩膀和家人一起来扛那沉甸甸的穷困。我随身只带了十套文具,分好十个本子,一打铅笔,一个卷笔刀,一块橡皮给他后,我掏出十个漂亮的软抄本来:“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他羞涩的笑了,仔细审视后,挑了一个浅紫色流氓兔封面的。”我不禁暗暗舒了口气,这个微笑才是他这个年龄正当好的表情。然后我又把余下九套再分给其他的孩子,笑眯眯的把漂亮的软抄本摊开来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看着这些孩子或者犹豫或者果断的把自己喜欢的本子抽出来,一脸幸福的样子,我不由得感慨良久:对他们而言,这些只是礼物而不是一场施舍,一个漂亮的软抄本就可以心满意足。而城里的孩子呢?面对几百上千的压岁钱,可能还会因差额大小来计较着家人对他的爱和关心。 我资助的第二个孩子名叫易兰英,八岁,希望小学一年级学生。父亲是个聋哑人,母亲早些年时因不耐贫穷跟人走了。我轻轻的搂她在怀里,说不出话来。一路上听来的家庭中,因穷弃夫离子的家庭也有好几家,对此,我无言相向——那些女子在背叛贫穷的时候,谁忍心指责她的狠心?我轻轻伸出右手小手指来:“和阿姨打勾勾,好好的念书,成绩好了阿姨接你去贵阳玩。”小兰英似懂非懂的许了承诺,我们的小指勾在一起: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除却其他网友带来的文具,我悄悄把路上从小包手里抢来的一颗巧克力给了她,她咧开缺了牙的嘴开心的笑了,扑闪闪的大眼睛里,没有母亲的疼痛,隐隐淡去些许,但是,我却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已是断不开这道伤痕,唯一可能的,只是尽量让它淡去。转弯过办公室时,无意得知一位穿淡蓝衬衣的网友(后从资料上得知原来他叫罗扬,网名沙葬)为余下12位暂没有人认捐的孩子支付了一个学期的学费。看他淡定的摸出皮夹来一一点给学校负责人,我忍不住心生敬意。不只是因为金额,到这里的网友们,爱心面前一律平等,没有人上人下多寡之分。我只是想到,那些资质不佳或者不够有眼缘的孩子们在他的爱心中,得到了平等的爱和关注,不会自觉与其它孩子有甚么不等和不平,这,便是最大的安慰。不可不提的是远在加拿大的SOARINGEAGLE,我与他只是平常的文字交,现时因关注此版面过来看帖,才知他寄了约一千元左右汇票过来给孩子们买鞋买文具,而只字不曾见他与我等提及。所谓上善若水,当即若是。 这些孩子,是这个山旮旯的明天,我们一时的捐助或许可以帮他们渡过暂时的困境,然杯水车薪,如何将我们的爱和捐助得到最大的应用,发挥最高效最实用的作用,则是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们不可一味沉溺于只给他们一条鱼得以解决肚子饿这一短期行为中,而应该更长远的看到,教会他们自己捕鱼谋生,方是长远之计。贫穷,不是孩子们的错,他们受教育是他们应享的义务,只有有了文化知识,才可以走出这个穷山沟来开阔眼界,然后,用他们的学识,来发展落后的经济体制和生产力,搬掉桎梏他们祖辈的穷字。我们身边的弱视人群还有很多很多,除却息烽,还有很多我们不为所知的更艰苦更穷困的地区,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岂不是更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手?我们不知,不代表我们可以漠视,一己之力固然有限,然而,集砾成金,聚沙成塔,如果我们向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用嘴,用笔,用图片,用我们的思维和点子为这份爱的事业添砖加瓦,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如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他们小小的希望。 我还不曾走访过贫穷地区的人家,对于所谓的贫困没有具象的震撼和触动。但是我知道,这些孩子的不幸,根源于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贫困。就拿青山乡来说,地理条件确实是导致他们贫困的一个因素,但若不是几十年前那一场因为无知的滥砍滥伐,又如何导致这土地严重荒漠化的恶果?这滋味如何的难以下咽,我们感同身受,怕的是,后辈一样的无知和愚昧,麻木在贫穷的现状中苟延喘息。国家每年都会有资金投入在扶贫项目上,但是,是搭台唱一出爱心捐助的戏就算了事还是应该坐下来看一看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彻底的斩断掉滋生贫穷的根?我们投入的资金是否物尽其用发挥了它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又该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应用在刀刃上,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一思至此,方觉得己力之绵薄。所幸,目前已有在此方面有所觉醒和先见之识的人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他们致力于推动参与式思想和方法在贵州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以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不仅从资金引用上,还从思维沟通上取得了高效率的回报。   尽管授之于鱼的权宜之计是目前不可不为的短期行为,但是我深信,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支点,这份沉甸甸的爱,必然会将孩子们的明天高托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5-10-4 06:20 , Processed in 0.0457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