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鳖促成了这次的活动,感谢谢导这么棒的分享和引导,感谢正阳社工们贴心的安排,以及一起学习成长的百蹊家人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坐在一起探讨问题,我特别感动,也很珍惜这样的缘份,谢谢你们给予我的美好,谢谢!
第一次参加这种训练,我受益良多,活动中这么勇跃的表达自已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突破,我多了些尝试的勇气,也更体会了积极给我带来的益处。
以下是我的收获,特此分享:
1)谢导关于迟到的解析,之所以出现迟到甚至不到的情况,是因为他“觉得”“这事对他不重要”,事实是否如此呢?他不知道!
正因为不知道,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已因此而错失了什么? 也许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不断的错失着。。。这确实是可悲的!
对于不了解的领域,对于未知,我们需要多一份勇气去尝试。。。
结合我的工作来说,一直以来我的习惯是用我认为的诚心去邀请美容课,邀请活动,至于她来不来就由她自已决定,虽然我知道她来了会对她很有帮助,可我的作法是“随她的便”,没有谢导问的“你让她来了吗?”
2)通过案例演练, 我们发现:经常一件小事,被我们描述得颠三倒四,急得满头大汗,听的人还云里雾里搞不清我们的意图,自已也容易被迷在其中,通过谢导的"已经发生的事实--现在的困惑--期望寻求什么帮助"这样的厘清,事件都很清晰明了,再找解决方案似乎容易很多.
我的工作主要多接触女性,她们在生活或情感上遇到困扰会经常找我倾诉或寻求帮助,有时真的不得要领,这个思路很好.同时我较易犯的错误就是指引她人做出选择, 谢导的"中立",帮助对方挖掘原因,进行自我探索,不评价不指责,是我要多加训练加强的
同样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通常我们容易用自已的价值观去对孩子进行判断,评价甚至指责, 我们把自已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对孩子都是不公平的,也非常不利于亲子关系
3)按ICU来对事件进行区分,从I入手,U则是可以不必理会的,为不可控的因素烦恼确实起不到任何作用
I 可影响的因素
C 可控的因素
U 不可控的因素
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懂得区分,懂得释然,在解决问题时应用大有受益,做我能做的
4) 与人沟通方面与玫琳凯倡导的"让他人感觉很重要"很类似,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说话的目的,就是让对方采取行动!" 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放在对方的受益点,让对方感受到他的价值所在,驱使他乐于行动
...... 应该还有其他,欢迎其他学员补充分享
在这样的深夜来回忆昨天现场的点点滴滴,我突然有神清气明的感觉,头一次心悦诚服的愿意看到自已的渺小,不再挣扎着不服还深以为自已了不起。放低自已,才会有接纳之心,才会更勇于自我探索
感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