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调查笔记] 【200804】迟到许久的作业:歌着-布拖行记

[复制链接]
怀念 发表于 2008-12-1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百蹊调查组 于 2010-1-25 12:10 编辑


高地,昼夜温差大.适宜土豆,荞麦生长.彝族与所有少数民族一样,第一日接风,摆出他们的食物和热情,歌声.有彝语歌曲,不辩其意,录了下来。
见过很多人表达悲伤,他们则用高亢的歌声。之后深夜时常打开细听,又看到那一族人.喜或乐,只是歌着。那是他们世界的语言,不哭泣,不号叫,不暴动。


孩子们背着百蹊资助的书包穿着鞋子。外人进入,引起好奇的目光。
人群外也有孩子游
戏。 投入,快乐。我们的到来与他们无关。

在乡小看到一个小孩子,身着彝族服装,跟旁边破旧汉服的孩子相比很特殊。


入户调查刚好有她。顺着山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她家。
奶奶说爸爸妈妈到西昌打工,就和老人住一起。孩子每天花半个小时去上学。一个半小时回家。她很喜欢读书,每天都去(有不常去上学的,在家帮着做活。)
后来和老师攀谈起来,老师说孩子其实最需要胶鞋(雨鞋)。这样的山路,到了雨天,即便上学去,半条腿都变10斤重。
她家没通电。无电器。到时天色已晚,屋内漆黑。没有拍照。


彼时五月将至,地里的土豆苗刚钻出土来。粮食多做口粮,勉强糊口


洋芋丝丝酸菜汤。他们管土豆叫洋芋。大多数时候吃这个就米饭。因为在家米饭吃的少,孩子们吃的很香。布拖中心镇上的孩子下学后蜂拥到集合点,组队吃饭。八人一组。下图是补尔乡的女童班。不知怎的,我总会因为这幅图想到集中营。

调查时,孩子都怯怯的说吃得饱。只有一次因为没老师在身边,我听到一个孩子说,吃不饱饭。吃不饱也要读书。

没板凳也可以上课。



听到孩子们读书。开始以为在唱歌,后来看着大家拿着书在发现在念课文。好象是“春天来了”。童声响亮,顺着彝语还是川语的发音念着。
读书还能唱歌,还有人拍照。我们笑着。
最右边的孩子是个盲人。


读书还要做运动。乡小有一个篮球。一副羽毛球拍。但是孩子很多。还有流川枫



所以有人只能看着

调查结束后天色已晚.走过村子的时候看到三个孩子在拿手电玩,我笑着说,以后调查表上填家电的时候还得填上手电这项.说着的时候孩子就跟上来.开始以为只是好奇跟着.后来走了5分钟后,孩子们开始唱<<北京的京山上>>,我们才意识到在送我们.拿了糖给他们,劝着回家,还跟着.又走了一会,再劝,孩子说,我们把你们送回家去.
杨树夹道,孩子们唱着.20多分钟的路,到公路口了,还在送.告诉要搭车才走掉.走前又唱,眼泪不受控制.
-----------------------------------------------------------------------------------------------------------------------------------------------------------------------------------------------------
彼时因为毕业和申请学校,琐事缠身,写了文章又觉不咸不淡,仅仅发在校内网上,而今一学期终了,终于腾出手来,填些勇气把那些感受写下来。
因为是迟到的作业,其实大多背景大家也了解,也正好逃掉我叙事不清的弱点。论起来,还是毛头小女,若有言语不当或者稚幼之言,大家笑笑过去便是了。

四月动念到布托调查,是因为要开始再一波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申请。已经做好将见到全国著名贫困县的准备,所以就闲闲晃去。前三天一直处于灵魂游离状态。
总觉得所见情况不够震撼。大概是因为我的小学就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贫困县里渡过,所见相似,也就不觉怎样。倒是工作时,屡屡有侵入者,疏离的感觉。那所小学,那些孩子,那些人,往往会一哄而上,或者在圈外者,则以狐疑之类的眼光望着我们。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经历过被汉民族同化而挣扎于难以自我民族定位之痛的我,能够理解。在理解的同时,觉得无力。很多孩子交谈仍然用彝语,他们的家庭主要使用语言也是彝语。询问调查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孩子的语文成绩反而不如数学成绩,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是一望便知的聪明孩子。可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被排除在升级考试之外,无法得到本来就有限的优秀教育资源。也会可能面临辍学外出打工而后造成下一代贫穷的恶性循环。至于可以进入市级优秀初中的孩子,往往都是汉语文成绩远远高过平常孩子的孩子。比如我很喜欢的普若么子各,这样的代价是与母语保持距离的结果。可是之后终究会有一天,她需要面临民族定位的心理过程,彼时就会挣扎,无所依托。作为一个本身就忧伤的民族来说,这样的隐患可能会造成未来心理的不适进而影响生活。那个文首和文么出现的孩子,会不会以后代表着难以融入完全汉族社会而又与彝族社会脱离的优秀的彝族学子?而即使他们成功的放弃彝族文化,融入汉族主流社会。百年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能找到真正纯正的彝族?所有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瑰宝,是不是也要像很多其他的民族一样,绝迹呢?

专业的课程上读到一些书,意识到原来百蹊其实是一个集结了很多社会工作者努力而成的网站。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都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挑一些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建立于对于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并被相互参与,认同,保密,正直,解决冲突等原则推进。
2社会工作者尊重个体在帮助过程中做出独立选择的权利。
3社会工作者立志与帮助客户系统获取受助资源。
4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进社会机构更为人性化和人类需要。
5社会工作者重视对于独特群体的尊重与认同。

在百蹊的不少资助范围都是少数民族。可是我们的调查者又大多数是汉族。在当我们以我们的价值观向他们提供帮助的时候,他们真的需要吗?到底在彝族看来,什么更为重要?

在学到外国社保项目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项目与百蹊已经在做的补尔女童班与其非常相似,就是向学生提供中晚餐,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可见百蹊在物质层面已经很超前。那么, 作为一个理念先进的团队,是不是可以在发送服务时,再多一点,与文化相关的概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陈俣泓 发表于 2008-12-15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很迟到啊。。。

又见怀念,说的真好。百蹊做的,吃饱饭,有学上,百蹊还能做什么?彝族的忧伤也许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过融入汉族社会并不就遗忘了本民族的文化,彝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还记得我们刚到的那天晚上吗,那悠扬的歌声至今也没有从脑海中淡忘,同样的,他们也能够为学生传授新的知识,不停留在一个时期或是一个时代。
baixi_esc 发表于 2008-12-1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写得好
烈火如歌 发表于 2008-12-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迟到比不到好啊!
怀念,你说的“总觉得所见情况不够震撼”,我也有同感。
我去布拖之前去过巴马,在那种九分石头一分土,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巴马的瑶族人在石缝地里种植玉米,孩子们的脸也洗得比较干净,那里的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
布拖,自然环境确实也差,但是那里还是有大片平整的土地的,如果那些彝族男人把白天在村里喝酒的时间用来去多种点地,不要把应该给孩子用来读书的钱拿去喝酒,不吸毒的话,我想,他们的日子可能会比巴马的更好过呢!
彝族男人懒,这不是只有我才说的话,这是我最看不惯的!
小青 发表于 2008-12-1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感,补尔乡小学的学生们念书,调子象唱歌一样,我在课室外都听入神了,真可惜当时没录下来。
有听说布拖准备建民族学校,以彝语上课,也在想方设法保护彝族的文化。
困困 发表于 2008-12-18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怀念晚了半年竟然还能想起来补作业啊,不错

你现在在哪里?费城吗?我在西雅图。把联系方式短信给我吧,联系一下。
alex.明天 发表于 2008-12-1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了熟悉的照片,又勾起了布拖的回忆,明年有机会再去!
尔希 发表于 2008-12-19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明年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阿雄 发表于 2008-12-1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我明年也想去
陈俣泓 发表于 2008-12-1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帖子就帮我找了三个人去布拖,不错不错,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9 07:52 , Processed in 0.0705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