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重温经典与体味另类[枣读:71期](zz)

[复制链接]
了了 发表于 2008-6-1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星期三,枣读每周三期与您相约,向您推荐最值得收藏的书、诗歌、CD、影碟。
[读书]重温经典(文/了了)
这段日子先后读了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和扬之水的《先秦诗文史》。心里很是慨叹。我们的国家,有着像繁星一样光辉灿烂的文化,到现在突然沉寂下去,觉着很可惜,也很心痛。
1
三本书中,《入门》主要介绍中国民族史、文学史、宗教史、哲学史、都城小史以及考据学、经学、汉学等的基础知识,内容广博。这书的源起是1965年冬到1966年春,顾先生在香山养病,为病友何启君讲课。八十年代顾先生去世后,何启君根据当时的笔记,整理编辑出来。何先生说他整理期间,“努力保持顾老原话、原意、原色、原味”。因此,本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晓畅如话,读起来很通顺,仿佛读者正坐在顾先生对面,听顾先生侃侃而谈,轻声慢语,态度温和,而他对讲授的内容也如数家珍。
何先生的专业并非历史,所以顾先生很注意将头绪众多,纷繁复杂的历史,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出。他也带了普及之意吧。事实上,顾先生的确是很注重经典普及工作的,比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就提到顾先生用浅明白话译过《尚书》,写过《汉代学术史略》。这自是大师级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片拳拳之心。
但此书既为授课,自然会有点凌乱重复之感。而它最大的缺点是校对不过关,错别字太多。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著,北京出版社2002-1-1,定价16元)
2
《经典常谈》是民国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编写的介绍古代经典的一本书。朱自清在序里写道“这本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等作纲领。但《诗》《文》两篇,却还只能叙述源流,因为书太多了。”“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放在最前头。”以吴小如的意思,写的最出彩的,正是《诗》《文》两章,也许是由于朱先生本身就是散文大家的原因吧。
由于本书的意图在于普及推荐经典,所以同样深入浅出,语言浅显易懂,引用的古文基本上都翻译成了白话文。读完这本书,你会诧异于朱先生语言的高超成就。看起来字字妥帖,不事雕琢。没有什么拗口的专业名词。即使中学生读起来也毫不吃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先生书中知识量小,见识浅。虽然朱先生自谦说是“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但其实,能在众说纷纭的观点里进行筛选,细说源流,言之成理,也只有大家才能做得到吧。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北京出版社2004-01-01出版,定价9元)
3
《先秦诗文史》是当代著名的才女学者扬之水的作品。与前两本书不同,这本书仅介绍先秦的经典作品。书分为山下两卷。上卷介绍“文”,主要包括《尚书》、《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山海经》,下卷“诗”则是《诗经》和《楚辞》。包括各书的内容概括、历史渊源,观点介绍,版本梳理等。但最出彩的则是特色点评部分,扬之水在这部分铺陈开来,写得摇曳生姿。她谦称之为“我的读书心得”。
作为女性学者,扬之水无疑更敏锐、细腻、诗意。她的评论,常有不凡之处。比如形容论语是“春风扇微和”,《孟子》为“猛志故常在”,《战国策》为最初的平民趣味,似乎都是言人所未言。
对于每本书,扬之水都推崇备至,用极秀丽、雅致之语言铺陈再三,反复咏叹。如果说前两本书的语言是和风细雨的话,这本书则是一片繁花似锦,绚烂之极。扬之水就像是一个旅人,在古典的花园里低徊流连,不忍归去,时时发出美景如斯的浩叹,这浩叹旁人听了去,也忍不住对着满园的花朵痴情凝望,深恐辜负了这一切。
扬之水以现代人的观点、角度诠释经典,去掉了之前许多文人附加的政治意义,可能会使经典更适合现代人接受、阅读、理解。最重要的是,扬之水的这些诠释,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当然,其优点里往往蕴含着些微不足。太爱了,便不免偏执,恐有言过其实之处。引文部分缺少注解,理解起来不免有困难。–不过,也许这样更促使你去翻原文。另外,这本书其实没有必要铜版印刷,无端增加了成本。扬之水还有一本《古诗文名物新证》,也是这个样子,很难想象这书是卖给读书人的。
(先秦诗文史,扬之水著,辽教出版社2002-04-01出版,定价69元)
4
朱自清在书中引用一个洋教授的话,说“阅读经典的作用,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他也说过读者读了他的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但现在的状况是,很少有大家放下身段,为经典的推广做切实的工作。中央台的百家讲坛其实原意不错,我知道不少人喜欢看。只是拜托那些教授们有点敬业精神,不要错误百出才好。至于是否把自己当成了明星,这倒无所谓。

[品音乐] Anywhere I Lay My Head(文/波斯蜗牛)
印象里,欧美娱乐圈没多少人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习惯,记得Madonna演了不少劣评如潮的电影,Evita当然不错,但更像加长版的MTV。所谓演而优则唱(一谓唱而优则演),其实是港台(尤其香港)明星的惯用伎俩。关键问题是,大多数还没演明白(唱明白)呢就急着出专辑(拍电影),明摆着要最大程度占领市场,把粉丝的利用率提升到最高。
跨界这个行为本身没有对错之分,还要看跨得怎么样。谁能说当年的香港新秀歌唱比赛冠军梅艳芳不是个好演员,谁又能说影帝黄秋生的地痞摇滚太业余?我曾经大赞袁泉的专辑好听,这几天,又不慎掉进新晋好莱坞演技派大花瓶Scarlett Johansson的首张专辑Anywhere I Lay My Head 里。因当初无理低估袁泉的专辑,这回没有克制自己的好奇,认认真真地听了这位伍迪·艾伦御用女明星的歌。非常喜欢。
听说这专辑在西方乐评界口碑很差,说什么的都有,就是肯定的不多。上AMAZON看,也只是可怜的2.5星。音乐的事,总是见仁见智,还是自己的耳朵最可靠。我从一开始就没指望Scarlett Johansson的歌声一定要像她的外形一样集天真与性感于一身,所以听到她在Anywhere I Lay My Head 中的唱,低低哑哑,若即若离,反而是另一种惊艳,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情万种。
这是一张没有主打歌的专辑,歌与歌之间只有风格的差异,水准都不弱。有些节奏稍快的曲目,Scarlett Johansson唱得也并不用力,听上去极易令人联想到她录音时摇头晃脑的情形,而慢歌,特别是编曲退居其次的几首,就更能体现她的声音特点(批评者认为这是露丑),有那么一瞬我竟想到Cocteau Twins 。确实,这是一张很4AD的专辑。David Bowie在其中现声则算意外惊喜,一帮高手为她保驾护航,看来还是值得的。
Scarlett Johansson的嗓音确实有局限,与袁泉有些类似的是,她能用得体的表现力扬长避短地唱歌。我一直觉得好演员如果不跑调,声音也凑合,加上合适的词曲和靠谱的制作人,凭演戏的悟性是可以做出不太差的专辑的。显然,这张专辑就是典型案例。这闺女敢翻唱整张的Tom Waits作品本身就勇气可嘉,按照她的嗓音特质来理解,也算有自知之明。青春无敌的伍迪女神唱出颓废的烟酒嗓老男人心声,其间反差已构成不小的戏剧性。她用并不出色的歌声把多首Tom Waits的经典作品唱得柔肠百结,情绪释放很和缓,听不到大开大阖。丰富精致的编曲使得这次翻唱有着更多再创作的意味,哥特、迷幻的调调和着她晃晃悠悠的歌声,伴随我睡前阅读,坐地铁,无目的散步。
我很赞同香港乐评人袁智聪对这张专辑的评价,“听Scarlett Johansson唱歌,别用上主流音乐的准则,何况她还要跑去改编Tom Waits的歌曲,所以她只会受到独立音乐爱好者所欣赏。Scarlette干涩低调的嗓音,其实可以演绎得很‘Dream-Pop / This Mortol Coil腔’,可媲美张曼玉用Mazzy Star腔唱电影Clean里的歌曲,无独有偶地一下子她们都‘另类’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15 23:07 , Processed in 0.0899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