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转帖]社区参与与社区教育相关知识

[复制链接]
懒懒养鱼鱼 发表于 2005-8-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区参与与社区教育相关知识(出处不明)

一,社区教育的理念


(—).


社区教育的概念顾名思义,社区教育是社区与教育的结合,教育与社区之间的开放、参与、互动和协调


    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是本世纪先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出现。我国古代的“乡校”“乡约”“社学”等都带有社区教化、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等社区教育的色彩。


“社区教育(CommunityEducation)”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德威(Deway,1915),他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接着,这一思想由曼雷(F.L Manley)和莫托(C.S.Mott)在美国的密执安州进行了实验。


    此实验方案把学校与社区沟通起来,学校成为社区的一种资源,被社区利用,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的推行不仅有教育部门,同时还有社区其他各部门和各方力量的协作和参与。工作内容从社区居民需要出发,体现当地民众的需要和利益。


    此后,社区教育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现象和趋势。


    社区教育这一概念虽然已被世界各国确认,但对社区教育涵义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侧重点。


   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


  A.  马丁(J.Martin,1987)曾这样认为:


    1.社区教育是提供教育机会给每一个人,以便达成更充实更有益的生活。


  2.社区教育是修正现存的教育系统,以益于一些不利者或被剥夺者。


  3.社区教育是社会上一些弱势者的凝聚行动,使他们能分析其情境,并且达成政治的改变。


B.哈格雷斯(D.Hargreaves,1985)则这样提到社区教育:


    1.发展社会和教育再分配策略,以创造更公正和公平的社会。


2.促进地方的政府机构和志愿机构之间的更密切的协调和合作。


    3.支持地方主动推进社会发展,使人们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4.鼓励更开放更民主地获得教育系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5.重新界定课程和学习过程的观念,教育是产生个人自主和促进社会合作的方法。


C. 弗莱彻(C.F.Fletcher,1985)对社区教育有以下说法:


    ——社区教育就是在教育领域内的社区参与。


    ——社区教育还指把教育中心纳入为社会生活的主动服务中。


    ——按正规的说法,社区教育就是把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转变为适合一切年龄人的教育中心和娱乐中心的过程。


    在弗莱彻撰写的这一条目中也列入了美国1976年一本题为《联邦作用》的书里,对社区教育列出的以下因素:


1.  利用公共设施,如学校;


2.涉及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以及各种族群体;


3.由人民自己确认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4.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发展各类教育计划;


5.在社区内对各类机构和学校进行协调;


6.既有来自地方、州,也有来自联邦,既有公助私助的多种渠道的资金来源。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社区教育具有多层意思种多样的内容,在表述时每人各有其侧重面。
 楼主| 懒懒养鱼鱼 发表于 2005-8-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E.   在我国表述社区教育概念时大致有如下观点:


    1.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进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


  2.是一种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


  3.是一种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立体教育网络。


  4.是一种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教育模式。


  5.是一种教育以地区为依托,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组织体制。


  6.是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双向服务,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社区教育的要素与特点。


A.强调以下一些要点:


    1.社区教育中的教育概念——大教育概念。


    2.社区教育的对象——社区的全体成员。


    3.社区教育的目标——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


    4.社区教育的内容——多元的、多层次的、从实际出发的。


    5.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教育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协调发展。社区教育要求教育对社区的需求作出反应,也要求社区对教育的需求作出反应。这就需要有社区意识,其中十分重要的是参与意识和社区归属感。需要有协调意识,教育与社区需求的协调。


    6.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机构——多样化。社区教育既可以是学校型的,也可以是活动型的;既可以是政府行为,也可以是民间发起和组织的;既可以固定的,也可以临时的等等。


    7.社区教育的体制——社区内的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集合、协调和互动。  


    8.社区教育的实质——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协调教育发展与社区发展,走向学习化社会。


    了解了对社区教育概念的多种表述和多层内容,必然会产生如下问题,社区教育作为与社区联姻的教育活动,与已有的教育分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纳入现有的教育分类?


   B. 现有的教育分类大致有以下各类:


    1.按受教育者的年龄加以划分的教育分类:


    按这一教育分类则把教育划分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于是有人把社区教育划入学校教育,对象是在校青少年学生;有人则把社区教育划入成人教育,对象为校内外的成年人和社区居民。


    2.按对教育的地域空间加以划分:


    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是有人把社区教育归入社会教育,校外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等。


3.按教育的规范性加以划分:


则可划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有人则把社区教育纳入非正规教育。


  4.按教育系统加以划分:


  则可划分为学校教育系统、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
 楼主| 懒懒养鱼鱼 发表于 2005-8-3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C.根据已有的教育分类情况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1.社区教育并不是一种可以纳入现有各种教育分类的一种教育。国内有人把社区教育列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外的第五板块,由于四个板块的分类不是依据一个同一的分类标准,因此从形式和内容都不可能如此归类。


    2.社区教育也不可纳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形态,如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非正规教育等。


3.社区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交*关系。


4.社区教育是教育种概念下的属概念,社区教育的属性是社区性,即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相对的是不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


   5.社区教育是实现并完善终身教育必不可缺的。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与终身教育的目的完全一致并相吻合。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三,社区教育任重道远





  A.谈及社区教育,很多人不了解社区教育为何物


所谓社区教育是指社区群体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适应性教育和再社会化教育。全员即社区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无论老少,无论在职与否,都是受教育对象;全程即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贯穿社区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全方位即社区构成的各单位都要纳入社区教育的范围,使其从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对其成员实施教育,对各个行业和各个角落实现全覆盖。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兴办社区教育,数量很少,缺乏独立的教育场所,很不适应社会转型和社区发展的需要。





B.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加强社区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第一,对青少年再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教育不能仅靠家庭和学校,而且要靠社区。特别是失学失业的人问题更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将他们组织到社区教育中来,任他们泡在网吧、舞厅或游手好闲,就会使犯罪率上升,甚至毁掉一批人。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尚不能完全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必须有社区教育继续承接,使他们再社会化,做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劳动者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失业或转业,同样需要教育的再社会化。





  第二,推进劳动者适应社会的链条作用,需要把社会成员置于终身教育系统之中。我国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不起来,需要社区教育来承接,把各种教育链合起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有一批人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主要是“在业者”变为“无业者”。这些人如何适应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要求,利用社区教育的链合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社区教育的整合效应。目前社区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拥有较多社会资源而无求于人的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游离社区管理之外;二是现代化的冲击,社会流动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社区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性联系。迎接这两种挑战,都需要运用社区教育进行新的整合。这需要建立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有了共同性就有了社区整合的社会基础。社区与单位、社会阶层之间,形成“公有”的氛围和“共享”的格局,就会形成社区内的共同规范,形成守望相助的共同体。





  第四、促进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这种促进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社会变革。社区教育形成重要的沟通渠道,使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加深了解的精神纽带。这样会把社区群众吸引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使人更具创造精神和改善精神,对社会变革起到推进作用。二是塑造“社区精神”。社区教育的精神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更富有主动性、能动性和活跃性。三是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社区教育不仅为社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传播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诚信践诺,成为社区竞争力的象征,可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四是使造就新人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社区教育按照人的整个生命周期设置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人在社会大背景下接受更全面、更完善、更丰富的教育影响,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使各种人才成长起来。五是促进社会稳定。社区教育是稳定社会治安的深层次因素,有利于形成法制化管理,其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楼主| 懒懒养鱼鱼 发表于 2005-8-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区的内容比较复杂,包含了社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建设、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一个成熟的社区教育体系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最终目标是使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组织。只有社区教育完善、发展了,社区才能形成人才优势,才能推动社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其它各类社会事业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社区教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内容涉及范围也很广,包含了社区内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及单位。从教育的次序看,大体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在岗教育直至老年教育,前三种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重视,相对而言,在岗教育和老年教育受关注的程度就小多了。而用工制度的不健全、对成人素质教育的宣传不够等因素,学后教育(相对学龄教育而言)远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人教育的个人投资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只在个别地区个别人群中有市场。而社区教育中成人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块,同时也是最为薄弱、需要加强的一块,这一块教育与社区的其它内容联系又最紧,这个难点不攻破,社区教育就是一种缺憾的教育。     


四,蓬勃发展的中国农村社区教育


(一).三种类型


1、以普教为基础的延伸型


2、以科教兴农为着眼点的农科教结合型


3、由社会与教育双向参与的全民教育型


(二)三种层次


1、乡镇社区教育乡镇级社区教育模式主要有:


(1)乡办初中


(2)综合初中


(3)综合高中


(4)乡镇成、职教中心


2、村级社区教育


村级教育是乡镇社区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各地在改革中打破了脱离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单一学校型,涌现出一批村级社区教育新模式.


(1)教育功能不断扩大的小学


(2)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3)村级综合学校


(4)村教育中心校


3、县(市)职教中心


(三).主要特点


(一)综合化


这是指农村社区教育向多功能、综合性实体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幼、孝中、职、成、高直到老年各类教育的综合;二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综合;三是教育、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综合。


综合化,是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的发展过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表现有所不同.


综合化,使师资、设备、校舍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教育、经济、社会的高效益,使学校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是符合中国特点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方向.


(二)全民性


农村社区教育突破了单纯学校教育局限.凡是重视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从幼儿教育开始,注意智力早期开发,重视启蒙教育;加强基础教育,保质保量地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为全社区人民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完善的成人教育网络,开展技术教育岗位培训,大面积提高职工和农民素质;发展学历教育,培养了大批中、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三)全面性


农村社区教育突破了学校只注意少数尖子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历教育格局,注意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全面教育模式.


(四)社会化


这是现代化的需要和重要特征.现代化是生产和教育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即教育全力为社会经济服务,社会经济真正依靠和支持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转变了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办学,教育只是教育部门之事的观念和做法,做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多渠道集资兴教.教育成为社区齐抓共管的全社会事业,社区成为本社区成员从幼年到老年不断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逐步达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五)全方位化


各地社区教育还突破了地域界限,有的借用城市力量,扩大教育的时空范围,社区教育可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教育活动.既有正规的学历教育,也有结合社会生产实际需要的非学历教育;既有传统的课堂常规教学,也有电视,电影、广播、函授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楼主| 懒懒养鱼鱼 发表于 2005-8-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农村社区的文化特质与农村教育


农村社区的精神生产系统落后于物质生产系统,传统文化的积淀作用明显。农村社区较多地受传统文化的制约,其主体是积极的,但小农经济、封建意识仍有残余,西方异质文化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这种特质的文化环境是农村教育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必须抵制不良习俗,不健康的思想对教育的消极影响更应该认识到,教育是文化传递和延续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整理、创新、升华的重要工具,


所以,通过教育对文化的导向功能,可以适时地、潜移默化地给文化环境以积极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意识、落后形式的侵袭。同时,农村教育还应该结合区域实际,对西方外来文化进行系统地整合,实现其同化过程,实现教育的文化导向功能。


总之,农村社区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影响作用是相互的。农村社区以教育环境的形式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之通过发挥其社会功能影响农村社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改革和农村教育改革中都不能忽视这二者的密切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5 09:12 , Processed in 0.0687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