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我的读书生活

[复制链接]
杨0 发表于 2010-12-2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0 于 2010-12-26 14:39 编辑

我的读书生活



    我的生活用很男人的话说“没有一点出息”,抽烟、喝酒、打麻将都不沾边,闲暇之余大多以书为伴,即便很烦躁的时候,也是通过看书来调解自己的情绪。
    最早的阅读是从看连环画开始,《封神榜》、《杨家将》、《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黄继光》、《董存瑞》等所谓的小人书在上小学时就开始看了,当时从文字表面知道的内容并不多,最为深刻的还是画面带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一方是好人,一方是坏人,互相拿着大刀、长矛来回厮杀;还有就是八路军蹲在战壕里英勇的和敌人战斗……幼小的心在简单的好坏之间备受煎熬。大概到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大哥高中毕业,怀揣文学梦,手里经常拿着《六盘山》、《朔方》、《鸭绿江》等杂志看。《六盘山》上面有一个“老龙潭”的栏目,专门编发民间故事。父亲念过私塾,每逢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津津有味的讲这些古老的劝善故事。《人心不足蛇吞相》、《寺口子》、《盘古开天地》、《老人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毛野人》等民间故事都是在那时候留在了我记忆深处。
    第一次独立阅读是从《古兰经劝善故事》开始的,这套书一共有12册,分门别类的讲述了阿拉伯古代圣贤的丰功伟绩和政治经济。父亲是当地阿訇,经常从这套书当中借用一些圣贤故事劝谏自己的坊民。听父亲讲,自己也偷偷的看,让我记住了许多伊斯兰经典故事,阿丹、达吾代、苏奈玛、优素福、默罕默德等伊斯兰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对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平实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怎样辨别善恶,怎么对待亲人、朋友,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等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善待别人、谦虚忍让、向长辈和来家里的客人说“色俩目”问好已经内化成我的行为准则,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上了初中,看小说成了我最痴迷的事。初中三年,几乎把当时流行的、能看得到的评书、武侠小说全都看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杨家将》《呼家将》《岳飞全传》等流传广泛的评书不止一次两次的看过。特别对《杨家将》的故事情节,熟悉到几乎能把整本书从头到尾丝毫不差的说下来。记得有一次和庄子里的人一起到王洼粮库打供应粮,大家都骑在驴背上,从离开家时间不长就开始说杨家,一直到王洼把粮食装好返回,大概6个多小时,差不多把一本杨家将的故事从头到尾讲完了。杨家三代忠良,潘家奸诈狠毒的价值判断已经定格在心灵深处,也激发了自己嫉恶如仇、抱打不平、同情弱者、热心公益的性格趋向。
    为了看书,逃课的事时有发生。拿到一本好书,就和几个书友跑到学校背后的山沟里,找一个向阳的土坑,斜靠着就是一整天,直到把一本书看完了,肚子也饿得实在不行了,才偷偷的回学校。有时候学校查的严,跑不出去了,就想办法在课堂上看,放在桌面上又怕老师发现,就用小刀在桌面上挖出一个直径3厘米的小孔,然后把书放在桌框里,上下左右的在小孔里看书。初中三年,那张桌子陪伴了我三年,在那眼小孔中我读了不下30本武侠小说。记得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特意在小孔的边缘刻了一行小字“洞察万卷书、梦走万里路”。前年我联系百蹊助学网给交岔中学捐资订阅报刊杂志、购置图书,和校长聊起学生看书的事,感叹说现在的书多了,爱看书的学生却不多了。我想起我在交岔中学上初中的经历,就跟校长开玩笑说,如果学校还保存着那张我挖有小孔的桌子的话,我一定会出高价买回来做我的书桌。
    1993年,我到彭阳一中上高中,可以办借阅证在图书室借书看,也经常到一中隔壁韩志龙老师开的一个书店里借书看。但看书的时间并不多,繁重的课业负担也不允许再像初中那样无所顾忌的看书了。但遇到好书了,还是忍不住,想方设法的拿来看。四大名著、《家》、《少年维特之烦恼》、《我的前半生》、《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著作就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阅读的,甚至当时被认为少儿不宜的《废都》、《丰乳肥臀》等小说都偷偷的读了。那时,彭阳一中的教学楼主楼刚刚建成,人大的杨忠主任当校长,下自习以后就不允许呆在教室里,为了晚上能躲在教室里看书,经常和虎维山、王云、李勤学几个好友偷偷睡在教室了,到了晚上10点多,查夜的老师回去了,就坐在桌子底下,把煤油灯放在地上,如痴如醉的读。最后还是被值周老师发现了,政教处的杨继武老师罚我们几个面壁看书,我当时拿的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那样站着,三个多小时,一点都没觉着累,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之中。
    或许因为爱书的缘故,高考填报志愿时无一例外的选了中文系。心随所愿,我被固原师专中文系录取了,虽然是一所不起眼的大学,但我打心里高兴,不仅仅因为距离家近,少花钱,可以在家里拿干粮,主要是进了中文系,可以无所拘束的随自己的喜好看书了。
固原师专三年,既是我读书经历的转折,也是我读书生活质的飞跃。从单纯的小说扩展到诗文、经史典籍、文艺美学等,从浮光掠影的情节追求到字斟句酌的研读、精读,以致后来写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第一年读书还是以小说为主,基本按照现当代文学史的体例,课堂上老师讲完一个作家,课后差不多把这个作家的代表作都要看一下。当时,读书带给自我的崇高感和使命感特别强烈,以致为别离生悲歌,为团聚唱凯歌。常常沉浸在小说故事人物的悲欢离合之中,忽而开怀大笑、忽而悲痛欲绝,泪流满面而不能自抑。记得1998年暑假,干了一天农活,晚上吃完饭后就趴在炕上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记不清几点了,外面的月光很亮,读到新月和楚燕超生死相别的那一刻,我彻底忘却了自己,眼泪顺着脸颊喷涌而下,几近大放悲声,不能抑制。潜意识中又怕让父母听见以为我得了什么病,就不顾一切的冲出窑洞,跑到不远的玉米地里大声痛哭。后来,好几次把这一情感经历告诉我的学生或同事,他们都笑,是情感共鸣还是笑我的不成熟,我无从知晓,但当时那种彻底的融入和伤痛,让我刻骨铭心,几乎成了我30多年的人生历途中最伤痛的情感经历。
    师专不像高中管的那么紧,宿舍熄灯后,可以拉上帘子,点上蜡烛彻夜看书。比较深刻的一次是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大家都争着、抢着读,我是下午五点多拿到书的,晚饭是用两个馒头打发自己,先是在教室看,晚上10点要锁楼门了,又拿到宿舍,顺便买了两根蜡烛,斜倚在床头,就这样一直读下去,蜡烛燃尽了,书读完了,揉揉干涩的眼睛,不觉旭日东升,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彻底改变读书内容的是在1998年固原师专20周年校庆的时候,中文系请来固原师专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的袁伯诚老师,并特意安排袁老师给中文系的学生讲座。袁老师当时讲的是“先秦文学及中华文化发展演变”,袁老师博览古今、深刻精髓的辨析彻底震撼了我们。讲先秦文学,很随意的朗诵《诗经》中的一句诗“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与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情、景、人融为一体,折服的不仅仅是一颗浮躁的心,还有对文学、对文化、对几千年中华文明由衷的敬畏以及对老师无限的钦佩!
    以后的两年,差不多都是在老师的影响下读美学、读比较文学、读文艺理论……《人间词话》、《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从自在到自觉》、《丑陋的中国人》、《沙的智慧》、《中国人的素质》、《艺术哲学》等很多关于文学、艺术、文化的理论著作都是在那两年集中阅读的,读书笔记记了5大本,到现在还在翻阅。最热衷于美学,对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更是推崇至极,曾经花了一学期的时间背这本书: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那时的自己满眼忧思,常常一个人站在固原古城墙脚下,呼吸秦砖汉瓦散发出来的远古气息,聆听华夏文明从远古走来……“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一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就这样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我们这些后人的思想、情感、观念,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师专毕业以后就当了老师,读书生活也随之改变。碰巧刚遇上新课程改革,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让我沉迷其中,顾明远、叶澜、于漪、程红兵、魏书生等教育名家渐次走进我的视野。从毕业走上讲台到04年,《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概论》、《素质教育观念》、《当代教育理论》、《学校管理学》、《现代教育评价》、《比较教育学》等教育学著作都是在这四年间看的,虽然只是囫囵吞枣看了一遍,但阅读带给自己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还是很有裨益的。04年6月,参加了一次全国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大赛,三天时间,我听了30多节来自全国各地参赛选手的课,我忽然顿悟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在课外,真正的行家里手是以一种“间离”的思想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知晓、懂得。在最后的评课中,一位专家向所有的参赛选手提议:要想做好一个语文老师,请大家多看看百家讲坛,多读读历史和人物传记……。就这一句话,几乎影响了我以后读书生活的全部。
    也就从那时起,我尽量抽出时间去看百家讲坛,有意识的阅读一些人物传记。看百家讲坛让我学会了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深入浅出”,读历史和传记让我明晰了发展的厚重与深邃,成长的坚韧与不离不弃。
三十而立,属于我的读书生活才刚刚开始,如果我能够长寿的话,活到75岁,还有近40年的读书时间,我还会读什么书,不知道!但我肯定,书会伴我一生。
    谁叫我爱书呢!
心书 发表于 2010-12-2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钱买书的时候常常在书店和图书馆流连,现在书很多,却常常发现很久都没好好看一本书。
一生悬命 发表于 2010-12-28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的第一本大书(相对小人书)是刘胡兰,小学二年级。
艾美丽 发表于 2010-12-2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第一本书是本童话,
很小的时候,过年,
我爸花了两元钱买给我的,
开学第一天,
带到学校,
还没放学书就不见了,
从此我爸就不跟我买书了```
最严重的是,
我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新书包也见了,
这之后漫长的读书生涯,
我只能拎布袋!!

是谁伤害我幼小的心灵
了了 发表于 2010-12-2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第一本书是小人书,好像是老人与鹰。第一本大书好像是小巴掌童话。。。
燕燕子 发表于 2010-12-2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狮子、巫婆与大立柜》,就是现在的《纳尼亚传奇》的第一部。
szigai 发表于 2011-11-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记忆中,最早的是老爸买的一套小人书‘福尔摩斯’。
forevergo 发表于 2011-11-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老师看的书真多啊。“色俩目”是你好的意思吗?

我小时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童话,里面有《白雪女王》《傻蛋汉斯》,然后我就坐在路边的梧桐树旁,一口气把书读完了才走回家。
掬水月 发表于 2012-3-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第一本书是连环画,一块二毛钱一本的《狐狸列那》,应该是8岁左右买的,具体的故事情节不记得了。
sam 发表于 2012-8-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第一本书是老爸帮买的十万个为什么,像连环画那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3-28 23:39 , Processed in 0.0695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