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我看百蹊人力资源

[复制链接]
铁人 发表于 2006-6-14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义工角色定位的远期目标﹕
义工﹑资助人﹑资深网友﹑普通网友都是组成百蹊团队的重要部分﹐展望将来﹐除联络组﹑助学组等涉及到资料保密的固定岗位外﹐将慢慢淡化网友与义工之间身份的区别﹐努力让网友(包括资助人﹑资深网友﹑普通网友)培养对百蹊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建立“百蹊是我们大家的义工文化。

对我阐述这个观点之前﹐我想评价一下某助学组织的义工管理﹐从义工交流及感情维系这个角度而言﹐该助学组织是相当成功的﹐散布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义工在这个交友平台下﹐像亲兄弟﹐亲姐妹一般亲近友好。但从员工管理角度而言﹐某助学组织又是失败的,该组织过多地把助学工作中的责任和归属感强加给义工﹐该组织慢慢演变成外部网友所评价的一个“自娱自乐”的一个平台。

有人说﹐百蹊是含着银钥匙出生的。希望之光和其它成功的民间助学组织的成长及发展历程就像一面镜子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对于百蹊的成长﹐我们首要其冲地要对义工﹑资助人﹑资深网友﹑普通网友的角色进行定位。我个人认为这四者都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我们都可以把这四类人员都归类为百蹊团队中的一员。
百蹊义工是百蹊团队的精英团队﹐核心团队﹐正所谓铁打帐盘流水的兵﹐百蹊义工应该是这个团队里稳定性最强的团队﹐义工的昼职付出以及内部协作将会是百蹊助学网专业高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资助人是百蹊团队中客户团队﹐其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资深网友(对象可以是具有调查资格的网友﹐参与图书组历次现场蓦捐的现场网友﹑参考网络组网页制作的网友﹑义务为百蹊宣传的网友)是百蹊义工团队重要储备人群﹐当这样对百蹊有一定了解﹐当时间或上网固定了﹐就发展为义工。资深网友团队的数量以及论坛活跃程度将是评价百蹊助学网活力与生命力的重要参数。事实上﹐经过近半年的运作﹐在东莞以及珠三角地区已逐渐形成资深网友团队。
普通网友团队(指刚接触百蹊﹐对百蹊了解不多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是百蹊团队的生力军﹐对于普通网友﹐无论是义工还是资深网友如果能帮助他们熟悉论坛﹐对百蹊了解多一点﹐他们也会逐渐演变为义工或资助人﹑资深网友。

刚刚闲语了一大通﹐再回到新义工招蓦这一话题。最近虽然大家没有公开发贴指责﹐但从困困要分担部分工作﹐了了同学迫不及待﹐小舞指责铁人官僚主义的种种迹像表明﹐大家对我这个协调组义工在新义工招蓦上的不作为表示不满。
   
在说到义工招蓦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义工人数准则问题。义工人数多能丰富各职能小组的人力资源;但若人数太多,则可能延误各职能小组的决策及引起管理问题等。若义工人数太少,则难于持续提供服务。所以各小组在决定招募义工人数时,必须在「精」及「多」中间作一个平衡。当然﹐如果各小组在作这个决策前不好把握﹐自己本身就可缺乏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可以由人力组进行协调。之前﹐我知道了了同学对《百蹊助学网2006年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中有关助学组义工人数与助学个案比例这一内容表示不可理解。当然或许这个比例设计并不科学﹐但从义工数准则而言﹐是遵从「精」字原则。
目前百蹊经过前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已逐渐稳定下来。接下来﹐在百蹊人力资源储备方面最迫切的工作和最大的需求并不是新义工的招蓦﹐反而是资深网友的培养以及普通网友的吸引。

最后想谈一下我在处理新义工申请人方面的看法﹐作为百蹊助学网负责人力工作的协调组义工﹐在工作职责没有调整前﹐我会坚持这个理念。那幺什幺的才是最理想的申请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百蹊有一定了解。现在我们目前不少的申请人都是在注册当天就提交的义工申请表﹐在对百蹊运作以及助学理念不甚了解的情况﹐如果委与固定岗位的工作﹐容易出现吃力或效率缓慢的现象。毕竟﹐百蹊刚成立﹐我们没有太多的有经验的老义工来带这些新人。所以对待这些刚接触百蹊就对助学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普通网友来说﹐最佳方式就是引导他们对百蹊进一步了解﹐鼓励他们朝资深网友方向发展。所以这也是我迟迟不批准他们申请的原因。当然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也希望各职能的组长﹐义工在平时的沟通中﹐多和他们聊聊﹐帮助他们熟悉论坛。

[ 本帖最后由 铁人 于 2006-6-15 14:20 编辑 ]
baixi_esc 发表于 2006-6-1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义工招收要严格,我想招人应该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各个组长应该清楚
自己所在的组是否需要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有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带新人,组长提出
的需求应该是招人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了了 发表于 2006-6-1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的确缺人啊。
jhlo 发表于 2006-6-14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对于百蹊的成长﹐我们首要其冲[/u]地要对义工﹑
jhlo 发表于 2006-6-14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西队的主教练如果要调人入队的话那当然是很简单的。因为他手下有那么多的人才为基础。
百蹊作为一个新的组织,有点不足之处是很正常的。人数得慢慢的发展。先求数量在求质量。不管好坏先拉11个人先上。等有再好的人再换。

先质量后数量也可。只是有点难。以少胜多的例子也有。只是不多。
物以稀为贵。和。优胜劣汰。
搞正式点。可以先招一部份替补义工,培训。等要用人是时。或可用之时。。用。。
我看这里有些义工可是其他地方的精英来这带领大家的额。
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只要有颗公益之心。慢慢的就可以了。
Molly 发表于 2006-6-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铁人 于 2006-6-14 17:26 发表
义工﹑资助人﹑资深网友﹑普通网友都是组成百蹊团队的重要部分﹐展望将来﹐除联络组﹑助学组等涉及到资料保密的固定岗位外﹐将慢慢淡化网友与义工之间身份的区别﹐努力让网友(包括资助人﹑资深网友﹑普通网友)培养对百蹊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建立“百蹊是我们大家的义工文化。


我是事先看过铁人这篇东西的,铁人提出的百蹊团队的重要组成部份,我还是很赞同,而且觉得以百蹊这么一个新的团队来说,不妨一试,希望能打破各个助学团队的一贯做法。不过必须得解决资深网友、普通网友对百蹊的归属感、长久的关注程度及承担某些工作的责任感问题。
乖小孩 发表于 2006-6-1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hlo 于 2006-6-14 22:17 发表
巴西队的主教练如果要调人入队的话那当然是很简单的。因为他手下有那么多的人才为基础。
百蹊作为一个新的组织,有点不足之处是很正常的。人数得慢慢的发展。先求数量在求质量。不管好坏先拉11个人先上。等有再好 ...

估計加入后再換....有點涉嫌公司的運作模式.個人意見不贊同....畢竟這是工作之外的不便擬似公司的運作模似現執行...本身這是工作之外的熱心事業
密码 发表于 2006-6-1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贴人的评点。既然提到了希望之光,那就说两句,探讨而已。



我想评价一下某助学组织的义工管理﹐从义工交流及感情维系这个角度而言﹐该助学组织是相当成功的﹐散布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义工在这个交友平台下﹐像亲兄弟﹐亲姐妹一般亲近友好。但从员工管理角度而言﹐某助学组织又是失败的,该组织过多地把助学工作中的责任和归属感强加给义工﹐该组织慢慢演变成外部网友所评价的一个“自娱自乐”的一个平台。


从前后文看就是指LOH吧,呵呵。其实我觉得你想说的是,LOH对于“义工”和“网友”的界限划分比较分明,这样未必是好事,义工在自认为是LOH的责任承担者并有近乎100%的责任的同时,也难免忽略了关注LOH的许多网友的意见之于LOH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是组织定位的问题,和“员工管理”似乎差得有点远。至于“自娱自乐”,确实不乏部分网友这样说过,但不这么认为的网友也有很多,因此是个个人判断而已,这里澄清一下,避免这里的网友误解。



   
在说到义工招蓦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义工人数准则问题。义工人数多能丰富各职能小组的人力资源;但若人数太多,则可能延误各职能小组的决策及引起管理问题等。


至于这一点,LOH的看法是,管理的难度的确随着人员的增加而提高,也一定是会对效率有所影响,但目前为止,LOH组内的决策基本还属正常,对决策的执行问题基于网络的条件,不太可能有很高的效率,也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至于人数多少合适的问题,不同的义工不同的情况,LOH以提供给义工以适合的工作岗位为目标,而不以要求所有义工有同样的工作量和工作标准为目标。有一分力出一分力。



最后,期待百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成效!:)

[ 本帖最后由 铁人 于 2006-6-15 14:21 编辑 ]
 楼主| 铁人 发表于 2006-6-15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码敏感了﹐﹐这是铁人在瞎起哄﹐﹐不要对号入座啊。。
如果你真要对号入座﹐俺可不认的啦。。

不好意思﹐﹐﹐最后那几个字母忘了删除﹐﹐我马上修改﹐以消除不良影响。
foxgrace 发表于 2006-6-15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想看看准备怎么做去达成你上面写的这些。。。

似乎理论太多了,来点实际的做法,让我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9 02:19 , Processed in 0.0865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