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讨论建议] [意见箱]近段时间实地访查工作存在不足

[复制链接]
大铁人 发表于 2007-10-27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蹊实地访查工作作为整个助学活动的前线作战环节,从2004年12月起步以来,一共组织了16次的实地访查,共102名人员参加。随着越来越多新人的加入,一次次调查的展开,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调查人员实地入户外走访后,通过百蹊这个平台获得资助。调查组像火车头拖着百蹊助学这列火车正高速向前开进的同时,调查中也暴露出不少新的问题。俗话说:有总结才会有进步.我开这个贴的本意就是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总结出在过去半年中调查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尤其那些参加过实地访查的新人,希望大家能主动发言:
——————————————————————————————————————————————

[ 本帖最后由 大铁人 于 2007-10-27 09:47 编辑 ]
 楼主| 大铁人 发表于 2007-10-27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人经过近一个月来对百蹊现阶段调查事务的思考,加上总结了这段时间和最近几批调查队员交流,从中也发现不少可以称作是"隐患"的问题,现提出来,欢迎大家指正:

一、调查资格认可制度

     我们现行的调查人员资格制度还是06年初编写的1.0版本。我算是这份制度的炮制者,当时茉莉催得紧,在没有经过系统的论证的前提,就匆匆制定并立即实施。在调查人员资格认可标准上,过份推崇曾经的调查经验次数以及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用“调查经验”四个字模糊取代了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技巧、细节的判定标准。经过近二年来的推广,以及最近一批调查人员认可所暴露的争议表明,现行调查资格认可制度重新修订已重中之重的工作。

     展望新的制度,起草思路将会是如下:

     1、调查资格人员培养流程     
        -------培训相关制度
       --------跟随有资格人员实地访查,并在已通过资格认可人员的指点下实地参与访谈环节
       --------符合条件的由有资格调查人员按固定格式写推荐报告(要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
       --------调查组根据报告内容,在调查结束后或一定时期组织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总结或交流,
               (侧重对上次调查所暴露出不足的问题进行总结,由资深调查人员分享相关处理技巧)
       --------调查组评估推荐报告以及培训成效,向资格认可小组提告认可人员名单。

    2、调查资格认可各环节权责的划分
       --------调查领队/已通过资格认可人员:实地培训初次参加调查的人员,并根据表现写出书面推荐报告。
       --------调查组:调查制度、安全注意事项理论培训以及评估领队推荐的人员是否符合独立调查能力并给出结论。
       -------- 资格认可小组:对调查组提交的资料进行审定,符合条件给予通过,不符合条件的退出重审。但不对“待认可人员的是否具备独立调查的能力”作判断。

   3、调查人员资格认可的标准
        --------考评对制度的理解
        ---------考评是否能用对比法对所调查家庭在当地的贫困程度进行判断
        ---------考评是否能用访谈法取得所调查学生的家庭、学习情况
        ---------考评是否能对过去的实地调查进行总结及检讨存不足
        ---------考评调查报告的写作水平

二、近几次实地访查所暴露的问题

1、初次带队的领队经验不足,在人员分工以及进度跟进、队员培养等细节问题经验稍缺;

2、各小组人数搭配存在误区,调查人员为了调查效率忽视安全

     从最近布拖、巴马调查报告或游记中可以看出,调查队伍到了当地后,因为所调查孩子分布得散,受交通工具限制,各小组的人员大多是二人组合,有的甚至再分拆一个带路向导一个调查队员的组合。不少的调查人员在事后的总结也提到认为每个小组最佳组合人数是2人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我们行走在调查的路途往往人迹罕见,如果二人的调查组合,其中有一队员受伤或发生意外,剩下队员将难于承担救护的角色。

    事例一:上犹复查  肥猫与三名女队员

     当时曾经有队员提议四人要分成二组,理由是这样效率高些。但肥猫同学拒绝了。后来,他们在去一个孩子家里需要越过一座山,肥猫因为天气炎热,体力跟不上,出现中暑症状,幸运的是肥猫的身边有三位队员,正是他们及时帮助,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如果当时选择了分组,他的同伴只有一名女生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例二:布拖调查  MOLLY与Debbie调查途中遭遇暴雨,公路被冲毁

   二个女生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独自去调查,而且途中遭遇暴雨,手机信号不通,全身淋湿,车无法返程,须徒步返回。如果其中一人高原反应,淋雨后发烧头晕,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调查人员的实地访查经验不足,在一些细节处理有些生硬

   事例一:巴马调查中,曾经发生某些新人在当地老师的陪同下,走了很远的山路到达一个孩子家,发现家庭情况与资料上的描述有些出入,并不是想象中的贫困,于是不顾孩子家长的热情接待,拔脚就想走,让陪同的老师以及孩子家长较为难堪。

四、调查组内勤在调查前期策划中忽视了领队与队员的交流的重要性

[ 本帖最后由 大铁人 于 2007-10-27 03:58 编辑 ]
肥貓 发表于 2007-10-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鐵人兄, 同意你的說法.

實地查訪, 要面對大自然的嚴酷, 要應付突發的情況, 要以安全第一為考慮, 我並不希望出現南寧事件的情況.

建議 對調查人員的資格認可時加上在實地查訪時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楼主| 大铁人 发表于 2007-10-2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肥貓 于 2007-10-27 09:54 发表

建議 對調查人員的資格認可時加上在實地查訪時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好建议!,调查组在受理申请时,可以增加这个环节,具体操作可以由调查组长通过QQ或语音聊天室对申请资格的人员提出一些假设性的提问,,从而判断对方是否具备当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Molly 发表于 2007-10-2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铁人 于 2007-10-27 03:55 发表
事例二:布拖调查  MOLLY与Debbie调查途中遭遇暴雨,公路被冲毁

   二个女生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独自去调查,而且途中遭遇暴雨,手机信号不通,全身淋湿,车无法返程,须徒步返回。如果其中一人高原反应,淋雨后发烧头晕,后果将不堪设想。


欢迎提意见,欢迎讨论, 但别夸大事实!

我们两位女生是跟着一位男老师一起去调查的, 公路也没被冲毁, 只是下了雨,滑,车不敢走而己, 我和DEBBEI都是走过三四千米的高原的, 那个两千米的地方还不至于有高原反应, 而且我们一路上分了三个组在调查, 走了半个小时就己经和老堂烟波那组汇合了. 只是后来他们还要调查,我们就先走了而己.
雪中松 发表于 2007-10-2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调查权的同学一定要广开言路,广纳百川。
这点最重要了。
切身体会。
目前想到的就这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4-29 10:33 , Processed in 0.0635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