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调查笔记] 两种批判的迷思:凉山布拖的现代性寓言(下)

[复制链接]
潘派 发表于 2016-4-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百蹊助学正在凉山布拖进行春季走访的消息,回想起去年秋天的走访,转眼已是秋去春来,我再也无法搁置撰写这篇文章的激情。(厚颜无耻地为自己的拖延症晚期辩护一下:并不是懒得写,而是一直不敢写,只因这个话题实在太沉重。)
生命联结
与凉山布拖在去年秋季调查中联结的生命体验,总是在我每次饱食和懒觉等不节制的感官满足后,提醒着自己是多么的不配和幸运。
转前天晚上前线领队大飞的朋友圈:“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整整13个小时;从龙潭镇到罗家坪,到牛角湾,到冯家坪,整整转了一圈。完成罗家坪中心校女童班复查,这个班去年因为塌方没进行复查,只能今春进行复查。这个班已经六年级,即将毕业了。当我问你们想不想一起继续读书,她们齐声说:想。其中一个女生还哭泣起来。因为太遥远了,今天只完成7个入户调查。当风尘仆仆赶回龙潭镇的时候,大叔说最心痛的不是你们,而是带路的三个学生,跟我们奔波了一天。因为家很远,都在山上,她们有的已经半年未回家了,有的开学至今两个月未回家了,因为我们这次调查可以让她们顺路回家了。她们都很懂事,把刚刚获得的奖学金买了很多零食给弟弟妹妹,和把学校发的衣服带给从未出过远门的奶奶。但因为赶时间,能让她们待在家不超过半小时就要离开赶路。当看到她们依依不舍告别弟妹的时候,我一阵不忍和辛酸。”
罗家坪正是上次我和兔子导师未能成功调查的目的地,我们从交际河(龙潭镇)出发后,因遭遇严重的塌方,道路被落石拦截无法前行。我深知那边交通不便,看到大飞写的这段话,我内心也是五味杂陈,谨以此文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也期望更多人能够关注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们。
这是谁的“罪”?两种批判的论述逻辑
正如(上)篇所提出的,从网上观察和搜集到的数据来看,两个路径的批判占据了论述主流。网友们基于批判者的身份,拉出两个“罪魁祸首”——彝族和政府,并通过两个不同的论述路径对他们进行指责:1.污名化彝族,讨论他们存在文化乃至基因上劣根性,指控彝族因懒致贫、不思进取,不接受现代文明思想,将好逸恶劳、偷盗、吸毒等标签用“道德评判”方式贴在他们身上。2.批评政府治理不善,把他们作为一个贫穷的样本素材,认为政府扶贫“越扶越贫”。
这些论述当中夹杂了太多置身事外的偏见和傲慢。
先说说污名化彝族这个论述路径。这个思维模式很常见,网络上各种关于地域歧视和种族歧视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河南人应该深有体会,一向受好评的山东人在青岛大虾事件中也不幸被黑。据有关新闻报道称:一家老字号里,神情倨傲的青岛老阿姨叹气说:“丢人,太丢人了。这种事肯定不是本地人干得出来的。”这老阿姨下一句是不是该接着说,“我怀疑是河南人干的……”
每当发生一件丑闻,许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去找出当事人背后的社会属性,接着过度概化(over generalization),将其归因到整个社会群体,然后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看透了事情的全部,是洞察真理的聪明人。
在彝族的贫穷问题上,令人啼笑皆非是网友关于“懒惰”的论述。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话语体系建构中,唯一“政治正确”的事似乎就是通过努力赚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倒过来,贫穷就特别容易被理解成一件羞辱的事情,因为这似乎意味着你的懒惰。实际上,这个建构出来的话语体系是想要尝试给你灌输这个理念:“遭遇贫穷跟这个社会没有关系,都是你自己造成的。社会已经提供了一套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勤奋工作。”在福利意识形态的谱系里,右派的思想也是偏向福利供给更多由市场竞争进行分配,政府只需扮演“剩余”补缺的角色就可以。当然,我并不是想说没有“勤奋”和“懒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而是反对用单一价值评判的方式去看待不同的生产或生活方式,将他人所遭遇的苦难归因到他们自身头上。犹记得高中教材里,最搞笑的论述之一就是讨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实际上建立在嘲笑农民阶级所谓的无组织、无纪律基础上,来论述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些对人的价值判断,基本都是社会建构而来,目的是服务社会规制。并没有所谓的勤奋和懒惰,倒是人类的虚荣和骄傲是那么真实。
另一个论述路径是指责政府治理不善。这也是网络空间里面不计其数键盘侠、愤青的常态。我们可以批评,但需要有根有据。一些网友引用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传媒报道,来指责扶贫工作越做越穷。经查,其中的数据虽然正确,但实际上却是偷换了概念。譬如:“从1986年到2013年,贫困县的数量从396个增加到了592个,贫困人口数量从2688万人骤然增加到1亿2800万人。”实际上,导致贫困县、贫困人口数量增加的最根本原因却是扶贫标准(高于国际银行标准)大幅被提高,这恰恰说明了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重视。当然,我也并不是当了五毛,为政府扶贫工作当喉舌,只是阐述一个数据事实。此外,指责治理不善似乎也并不是良方,凉山的社会问题也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能够解决的,教育、医疗卫生、扶贫、救灾等公共服务领域都需要依靠公民社会发挥良性互动与资源整合的作用。根本上来看,这种论述方式实际上是把凉山彝族作为一个受害者,从一种冲突论的视角,认为他们是被权利剥夺的群体。
现代性寓言的出路在何方?
艾尔巴比所撰写的《社会研究方法》提到:“几个世纪以来,社会哲学家在做的事情只是随意地混合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事件成因的臆测以及他们认为事情应该如何的观点。”让人气馁的是,似乎社会科学当中也渗透着太多的价值判断和主观臆测。
凉山这片贫瘠的土地,彝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此刻正遭受着不得不被迫走向现代化的阵痛。那缓解他们苦难的药方又在哪里呢?当翻阅人类历史上被印刷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圣经》的时候,里面的一个故事,对于我研究观察到的现象,思索关于苦难出路的难题,似乎有着不错的启发。
耶稣遇见生来是瞎眼的一个人。门徒问耶稣说:“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翰福音第9章)
门徒所问的问题跟网友的论述逻辑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这人生来是瞎眼的(凉山彝族当前遭受着现代化转型的苦难),是谁犯了罪?(谁是罪魁祸首呢?)是这人呢?(是彝族本身的问题?)是他父母呢?(是政府扶贫的问题?)”
然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答案跳出了原有框架的困局,确实,我们太喜欢归因了,总是去问苦难背后的“为什么”,是因为受难者自己的错还是他们无辜被陷害?太喜欢去揪出那个罪魁祸首,然后去批判这个罪魁祸首,好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分析和解释这些苦难发生背后的原因,而是让我们承认原因是我们无法完全参透的。重要的并不在于解释苦难,而是面对这些苦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正如在(上)所提出的:“唯有直面它,花时间去了解它,与其同行才是解决之策。此刻辛勤奋斗在前线的公益人,当地政府的公务人员、彝族内部的精英,都是在为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美好未来携手同行着。”面对他人的苦难,我们的态度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批判者”,还是温柔忍耐的“同行者”。

圣经故事中所展现的智慧,跟社会工作近十几年发生的范式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转变,如此地贴近。不再将受助人看作一个问题,也不从所谓社会问题的视角去分析,而是从受助人的潜能和比较优势出发,尝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百蹊

x
燕燕子 发表于 2016-4-26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篇终于来
一直向北 发表于 2016-5-3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赞再看!
维妮 发表于 2016-5-24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社会有太多需要辩证思考。。。
爬山虎168518 发表于 2016-5-28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爬山虎168518 于 2016-5-28 21:28 编辑

不是个体问题、不是族群问题、不是政府问题,综合起来是大家的问题、是你我他的问题。
但政府作为掌握了最高权力和执行力、财力的机构是不是该发挥更大的、合理的、可监督的、透明的、让人信服的作为呢?
彝族确实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跳跃到现在的资本(社会)主义杂交体系里,但为什么不能保留、发扬更多优良的传统,却反而给外界留下太多毒品泛滥、偷盗不少、贫病交加的不良观感呢?劣币驱逐良币,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体制究竟是想诱导群体发扬善念又或是不择手段的铸就恶果!
fysdsj 发表于 2016-5-3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爬山虎168518 发表于 2016-5-28 21:18
不是个体问题、不是族群问题、不是政府问题,综合起来是大家的问题、是你我他的问题。
但政府作为掌握了最 ...

这种缺少过渡的跳跃式文明发展,或是混乱的根源。旧文明体系崩塌,对新文明体系又无法融入,换作你我,会做何种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3-29 20:49 , Processed in 0.0698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