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公益2.0之探讨

[复制链接]
lesley 发表于 2006-12-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PO2.org开站,探讨新一代的公益.那么可以说探讨创新型的公益组织。其实也想写些什么,但感觉自己有很多的问题,也许探讨就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吧。自己在所谓的传统NGO中工作不少年头,现在自己也和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一家公益组织,但同时自己又深入的参与到1KG这类新型的志愿组织的工作中。所以我想我的角度也许会有所不同吧。
NPO2.org 中说我们要分享和研究新一代的公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新组织:如何建立和运作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团队?如何动员大量的志愿者?如何实现跨组织的自由协作?
新参与:如何设计更好的参与架构,让每个人都能轻易地参与公益,同时让业余的参与者产生专业的产出?
新技术: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管理和推广公益项目?
新营销:如何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公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捐赠?如何为公益组织建立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引擎?
新组织、新参与、新技术、新营销。真不好意思,小女子的问题出来了,也许恰恰是因为自己并不在互联网行业中。(不要砸我啊)

我想问创新的公益是否等同于基于互联网的公益?应该是不是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互联网已经对世界的改变并还将产生的巨大作用。

NPO2.o这个词是从互联网中web2.0引申出来的,我觉得非常棒的一个词。web2.0是什么意思?从我的理解就是更多的实现用户自己设计、体现用户参与。(估计不专业)

我们看到,创新的或者说新一代的公益,它的主语还是在公益,而创新的、新一代的,只是它的形容词,那么真正的落脚点依然在公益组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我们的头脑放的更开些,更天马行空的去想象与设计,甚至有时候也不要仅仅局限在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上。当然其实今天的很多公益组织在实际运作中连与网络结合这点可能都没做到,但既然是公益组织为重点,那么我们是不是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服务对象上来设计,毕竟公益组织的类型有太多了,根据服务对象有做助学、打工人群、残疾人、艾滋人群、环境保护等等,多数是以弱势群体为主,如何结合起来?

我想妙心家政其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前段时间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处举办的社会创新大会,里面虽然中国的很多案例感觉依然还没真正达到创新的地步,但很多英国的案例分享还是很有意义。英国的大问题杂志就是我感觉非常突出的一个,我曾也看了介绍这个组织的记录片,很多无家可归者平时背着流浪背包,到大问题杂志销售点去领取杂志,卖了杂志他们就有足够的钱吃饭和找地睡觉。同时他们有个胸卡,以证明他们可以在一些繁荣的街区卖杂志,杂志的内容与一般的商业杂志并无太大区别,不过很多购买者表示这本杂志的内容非常全,同时又能帮助到人,何乐而不为?

[转]《大问题》杂志是英国最为成功的社会事业。它通过让无家可归者售卖该杂志而获得就业机会,能够赚到钱离开街头飘泊的日子而走向独立。售卖者能够获得杂志售价的70%,这样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本钱来买进更多的杂志。60%的杂志售卖者说,如果不是卖杂志赚钱的话,他们只有去犯罪才能弄到钱。

    相对于慈善事业和由政府出资的社会资助,《大问题》杂志的做法被认为是一个激进的选择。其创始人认为大多数捐赠性质的解决方案都会在贫困人群中造成依赖性和无助的心态。慈善事业的作用在于治标,但是在治本方面 - 即让弱势群体逐渐融入市场经济 – 的作用有限。

    这项事业由约翰•伯德(John Bird)在1991年发起,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的戈登•罗迪克(Gordon Roddick)为其提供了资金帮助。自创办以来已经有5万1千名无法就业的人加入了这项杂志售卖计划。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份杂志已经卖出了5千多万份,其售卖者从中获得了超过5百万英镑的收入。

与大家探讨。。。

yanrui
本文发表于2006年11月12日

[ 本帖最后由 lesley 于 2006-12-5 15:53 编辑 ]
 楼主| lesley 发表于 2006-12-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益2.0

“a个志愿者参加了b场活动捐献了c个小时帮助了d个人”,这是“捐献时间,分享快乐”公益项目对自己的评价方式——这个公益项目试图促进人们能够不断和持续地在日常生活中奉献自己的“时间”,参与到具体的志愿行动中来,从而让“公益”变成一个简便易行、日常化、可持续性的行为。

“公益”的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经常把公益视作“宏大叙事”,在“仪式化”的故事中,往往会有“英雄”的出现,或者是有什么“壮举”,场面能铺陈开来,能够赚人热泪。

新的网络公益正在创造一种不同的方式,就像web2.0在改变我们的互联网一样。如果说传统的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是“浏览”、“冲浪”,那么今天,互联网鼓励用户参与进来,用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加入到“织网”的行列中。如果我们用“微内容”、“开放”、“用户参与”等词语来描述web2.0的话,那么网络公益也在用类似的方式,以一个可以衡量的“内容”,开放的架构,让用户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

“捐献时间”就是以时间为主题和评价单位,需求者可以自由发布“时间需求信息”,志愿者同样可以自由选择,花费一定的时间完成或者参与该志愿行动。与此类似,“微笑图书室”在贫困小学建立图书室,然后以“图书”为主题和单位,让人们可以持续的捐助书籍以维持图书室的运行或者建设更多的图书室。 “多背一公斤”则号召自助旅游者们在出游的时候,通过多背一公斤的书物给乡村小学,来“顺手”完成公益行为,并且为旅程增添快乐。

“时间”、“书籍”和“背运”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微公益”,但是这些“微公益”行为却可以因为网站而有效的组织和累积,从而形成实质的社会影响力。这个过程,网络承担了“平台”的任务。

在“多背一公斤”的架构中,网络一方面需要通过网友们搜集和整理,不断去完善乡村小学的数据库,加以验证,而且还要逐步提供有效的自助游路线,以成为一个信息服务的平台;此外,参加公益行为的网友会将他们旅途中和孩子们交流的心得在网络商进行分享,从而达到更好的互动。“捐献时间”的网络平台就是一个公益需求和志愿行为的“C2C”平台,人们各取所需,不断让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志愿行为中。“微笑图书室”的网络平台则有机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基于目前分享各个学校拥有的藏书情况和最新的受赠情况同时,它有机会变成乡村小学们的图书管理网络系统,更好地基于数据和统计来分配书籍。

公益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聚合”在一起,网络就转化成为公益的服务平台,信息的成本降低的同时,信息的价值放大了。这就是公益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所以,在新的故事里既没有英雄,也没有完整的事件描述,原本的叙事结构被消解成“日常行为”。

詹膑,公益关注者。更多参看http://zhanbin.com/blog

[ 本帖最后由 lesley 于 2006-12-5 15:5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15 10:56 , Processed in 0.0652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