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转载:自尊只能靠自尊来孕育,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

[复制链接]
一生悬命 发表于 2006-9-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尊只能靠自尊来孕育,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      转载:

      记得《读者》杂志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美国学校救济穷苦孩子的故事。大意是:纽约的冬天常有大风雪,遇到这样的恶劣天气,公司、商店常会停止上班,但纽约公立小学决不轻易停课,校车照样步履维艰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人问:犯得着在大人都无须上班的时候还让孩子去学校上课吗?学校的解释是:一些穷孩子家没有暖气,有时还供不起午餐,孩子的营养主要靠学校的免费午餐。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可能受冻一天,挨饿一天。所以老师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意停课。有人又问:那为什么要求富孩子也一同前来呢,他们呆在家不就挺暖和的吗?学校的答复是:如果单单让穷孩子来,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在接受救济,这是一种比寒冷更可怕的感觉。
  在纽约公立小学看来,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教育的起码要求是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这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学校对穷苦的关怀,更是社会对弱者的尊重。这是教育的法则,也是文明的体现,更是慈善的智慧。
  我的心被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暴风雪期间要求全体学生到校上课,让富家子弟与穷苦孩子共享温暖和免费午餐,既呵护穷苦孩子的自尊心,又有助于培植富家子弟的同情心。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平等意识!这是一种多么仁慈的爱心行动!这是一种多么智慧的慈善救济!
  这不由使我想起在电视中常常见到的贫困学生助学仪式镜头。这种浓笔重彩的渲染做法会不会给贫困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我们的一些捐赠活动是不是也该顾及或照顾一些贫困学生的想法和顾虑?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其苦。虽然穷苦孩子的境遇不一定属于隐私,但也并不是每个受助人都愿意被公之于众。毕竟,无论在贫困学生眼里,还是社会的公共心理,贫穷不是一种荣誉,不是彰显于人前的光荣徽记。虽说贫穷也不是耻辱,但它就像隐藏在衣服里面的一道伤疤。即使是为了坚持透明、公正的原则,也应当通过合理的、富于人性化的制度措施去体现。如果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公示就等于将对方的衣服掀起来,让无数双眼睛去指认那块伤疤,我们的好意也许会成为撒在伤口上的盐巴。
  不吃嗟来之食,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人生理念。作为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即使在万不得已时受人施舍,也决不会安于,更不会自甘堕落地安于别人的救济生存。尤其是那些逆境中奋发图强、依靠自己拼搏考上大学的穷苦孩子们。
  贫富差距的确是一种社会客观存在。但不少人之所以贫困,并不都是因为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而大多是因为社会机会不均等造成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贫穷或富有是与生俱来的,根本无从选择。
  所以,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人们给予平视的目光与平和的态度,帮助他们顺利地融入整个社会。如果在教育和慈善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贫富差别,不仅将在穷苦孩子心中早早地播下卑微的种子,而且也会在富家子弟心上留下自大的阴影,我们的孩子将可能"变成一种人格分裂的奇异动物"——不习惯平等待人,不做你的老爷,就做你的奴仆,就是不肯做人,做一个平等的人。这不仅是某些中国人的问题,更应当看作是文化教育的问题。
  也许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为未来社会培养了公民或者臣民。
  自尊只能靠自尊来孕育,平等只能靠平等来培养,让我们从细节做起——比如,在资助穷苦孩子时以不伤他们的自尊心为圆心,以他们能接受的不为人所知的最小范围为半径,更加注意方式方法。


看到一位资助人朋友的疑问,特转发此帖。
采悠 发表于 2006-9-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深为感动。
其实在资助时我也有过疑惑。
我希望受助的孩子能够因了我的帮助而健康成长,为此我将会尽我的能力帮助她。
但我又怕以后她会产生依赖思想,长大后若不自立的话,那是我不愿看到的结果。
所以,怎样教导正确地面对受助,是件很难的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15 13:12 , Processed in 0.0705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