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讨论] [转]捐助的智慧和乞讨的尊严

[复制链接]
阿涩 发表于 2011-10-24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捐助的智慧和乞讨的尊严



     文/兰溪


  在北京的地铁上,经常看到乞讨者,衣衫褴褛,或拖着残疾的肢体,挨个向每个乘客,作揖拱手,但从车厢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往往要不到一分钱。凭他耍弄各种伎俩,展示可怜相,人们都面无表情。职业乞讨者对公众同情心的反复欺骗,已经让人们麻木。

  而今年,从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尚德诈捐门”,中国慈善组织也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今年6月到8月,全国慈善组织受捐额比上季度下降了86.6%。但愿,中国民众的善良不会像这个数字一样缩水。

  一个良性的慈善环境,需要乞讨者的尊严和捐赠者的智慧来维护。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糊涂

  兰溪:在中国,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大街上、地铁中的大部分乞讨人都是职业乞讨,他们每天像演员一样化妆好,到固定地点“上班”,“下班”之后过着富裕的生活。这也算是“勤劳致富”?

  净因法师:人应该用汗水换得收获,职业乞讨,装可怜,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不劳而获,是不良风气。被揭露之后,对人们的伤害很大,会使社会更冷漠。

  兰溪:我曾经碰到强行讨要的,不给钱,就怒目而视,言语讽刺,甚至上前拉着你不让走。

  净因法师:呵呵,这肯定是假的(乞丐),哪有这么理直气壮要饭的呢?

  兰溪:慈善,是只要有人向你乞讨,即使分辨不出真假对错,也都有求必应吗?

  净因法师:职业乞讨,或者被别人控制的乞讨,给他钱,其实是助长不劳而获的风气。

  比如,放生,是慈悲心。但有人就为了放生这个形式,到处去买鸟,大张旗鼓地去放生,因此就有人故意抓鸟给他们买。本来鸟儿们还好好的,一抓一放,几个回合,还有命吗?

  好人做坏事经常发生,善心和慈心必须用智慧引导,要辨别。

  兰溪:职业乞讨被媒体曝光后,公众慢慢失去了对乞讨人的信任。也有人指责揭露性的报道使全社会丧失了同情心。

  净因法师:我们需要同情心,但同情心落脚点必须在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没有智慧的烂慈悲是糊涂。

  用生命感动生命

  兰溪:“郭美美事件”后,全国慈善组织受捐额下降了86.6%,有人因此倒打一耙,说人们的怀疑,伤害了做慈善的组织。抛开法律的层面,捐赠者要知道自己的善款去向是不是应该的呢?

  净因法师:捐款人捐款,有时会有特定的意愿,这很正常。依照捐助人的意愿定向使用善款,这很重要。如果慈善机构没有达成这个意愿,不利于善心的培养。

  兰溪:所以,人们变得更原意把捐献钱物直接放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汶川地震时,我曾经遇到一个老板,他带了很多现金和药品去灾区,但到处找不到灾民,后来我带他找到了一些震后的孤儿,他每人塞了一叠钱。回来后,他自言自语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人真像蚂蚁一样,大地摇一下,就完了。

  净因法师:用生命感动生命,“以己度他情”。自己不希望遭受的痛苦,也不希望别人遭受,这是慈善的原动力。汶川地震的惨烈,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进而反思生命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人能看破很多,看破了,激发恻隐之心,看待自己的财物,有不同的心态。

  兰溪:有些灾民,你帮助了他一次,他经常打电话求助,而你又实在没有能力帮助太多,但不帮,又有点内疚。很矛盾,帮助别人应该帮到什么程度呢?

  净因法师:尽力而为,不勉强,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捐助不是承包,不是攀比,不是金钱数字,勉强的捐助不会长久。慈善的真谛:第一,帮别人;第二,在帮别人的时候帮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灵境界,而超出承担能力的捐助会让自己痛苦;第三,用生命感动生命,改善社会人心。

  不能当生意做

  兰溪:乞讨也是有尊严的。

  净因法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乞丐并不受尊重。出家后好一段时间,我都有点不明白:出家人把自己称为 “乞士”,并以此为荣。今年4月我跟随澳门佛教总会会长健钊法师去印度朝圣,终于心有所悟。印度要饭的很多,几乎每一个游客身边都会跟着一个,他们一旦锁定一位游客,中途不会换,从你到达当地直到离开,他一直跟着你。但导游严禁给他们钱,因为如果给了一个,会围上来更多,最后大家都走不了。所以,他们跟了一路,一分钱都没要到,我们都很内疚。但到了我们上车时,他们却很友好地挥手告别,兴高采烈地。要不要是他们的事情,给不给是你的事情,你给了他不谢,你不给他不恨,这种心态,真得达到了佛家“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施物三者皆悉本空)的境界。

  兰溪:他们也是职业乞讨吗?

  净因法师:中国以农业立国,文化传统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乞讨被看作好吃懒做。印度不同。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到现在,村子里的人在吃饭之前,第一碗饭都要用来布施,要么供养天神,要么给那些修行的人。在每天吃饭的时候,修行人会经过村庄,托钵乞讨。印度由信仰形成了一种风俗,乞讨被看作是简朴、高尚、专注于精神生活的象征,直到现在乞讨也习以为常。

  兰溪:我在柏林寺看到过很隆重的托钵仪式。净慧老和尚和明海大和尚分别带着一队出家众,走过赵县县城大街。一出门就有市民过来,倒地而拜,然后把钱放在钵盂中,一路走过,布施的钱物有多有少,大和尚从不低头看一眼,只顾走路。但不断有人上来放钱,或者斋食、水果,因为给的人太多,要有专门的人用麻袋来装,用卡车来拉。

  净因法师:这叫结缘,普通人即使给熟悉的人一点钱,都会很计较,更何况要大把钱给陌生人呢?这是可以改善人心的。

  兰溪:你曾经在斯里兰卡修行,是怎么托钵乞讨的呢?

  净因法师:托钵乞讨有很多规矩,托着钵盂在村庄安详地行走,到了村庄,不可以敲门,在第一家门口可以停一下,停一会门不开,就到第二家,不能停留太久,一家一家走过去,不能超过七家。因为走过太多家的门口就变成了扰民,如果走了七家还没有化缘到斋饭,便是你福报不够,即使挨饿,也必须回去。乞讨的时候,要眼观鼻、鼻观心,不能看钵盂中给了什么,不用说谢。不能看给饭的人,是男是女,老还是少。这是在训练无相布施,不能说自己喜欢吃什么,给什么吃什么,是一种控制自己贪心的训练。

  兰溪:现在有些寺庙有功德簿,如果你看一下,不捐钱,对方就很不高兴,给得多了,他就很殷勤。

  净因法师:呵呵,这些人的境界还有待提高。当然,给不给是你的事,高兴不高兴是他的事啊。
藥姑山人 发表于 2011-10-2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阿涩的分享,好喜欢你转过来的帖子。
艾美丽 发表于 2011-10-2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转的贴都很好
 楼主| 阿涩 发表于 2011-10-25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好文章。最近自己经常在思索这样一些问题,这些文章给我很大的启示,令我茅塞顿开。力量再微薄,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都是有价值的,这价值不仅是对受助人,更是对自己而言。

很佩服你们,你们是践行者,我还在理论探索中呵!
szigai 发表于 2011-11-1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因法师:人应该用汗水换得收获,职业乞讨,装可怜,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不劳而获,是不良风气。被揭露之后,对人们的伤害很大,会使社会更冷漠。
百蹊协调组 发表于 2012-2-1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5-3 07:54 , Processed in 0.06391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