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蹊助学社区

 找回密码
 加入百蹊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开启左侧

[资料]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

[复制链接]
forevergo 发表于 2011-3-29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媒体名称:《关爱》 (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主办)
标      题: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调查
发布时间:2011年3月号  
作      者: 余松  
详细报道:封面,29-33页
来源:http://www.ourfreesky.org/bbs/read.php?tid=22827

近年来,我国几次触目惊心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对自然增添了许多应有的敬畏,同时也让心理咨询、心理救助走入了百姓视野,填补了社会长期以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缺失,心理健康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2010年7月—9月,我们的自由天空( OFS)公益助学机构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组在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计划的资助下,完成了针对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比以往的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西部少数民族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干预。本刊针对这次调查,采访了直接参与此次调查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组成员江兰、章婕和郭菲,详细介绍了此次调查的相关问题。

  本刊: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次调查?目的是什么?
  江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助理 硕士 OFS公益助学机构项目主管):
  2006年,OFS开始做西部地区的接力支教,每年派支教老师到湖南、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支教老师每年会反馈一些当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在OFS的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资助人很想了解受资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志愿者在了解当地学生情况时,发现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在2008年,我们开始尝试在云南省的一个乡,定点做了几个学校的抽查,发现一些学生存在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家庭困难、与父母关系等问题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也有个别学生反映有自杀倾向。为了了解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010年初,我们申请了南都公益基金会新公民计划的项目,2010 年7 月8 日,该项调查通过了历时半年的审核,获得资助。OFS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组进一步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并由OFS心理健康项目组争取到调查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组的指导下,最终确定了OFS心理健康项目的问卷内容。在项目组成员和 OFS 心理健康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鼎力合作下,提前一个月完成调查阶段的工作。10 月11 日开始整理问卷,着手进行数据录入和清理工作,计划在2011年3月份发布此次调查的调查报告。
  这次调查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一些心理健康状况,还有当地学生的问题行为,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对困难的处理办法。我们希望掌握一些当地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对他们影响最小、更有帮助、更合适且行之有效的资助办法等。因为当地大部分学生住校,生活当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同时也对当地老师心理状况做了一个普查。
另外,通过调查在科研上进行一些实质性的研究。总体来看,一些机构做过干预模式上尝试,如心理辅导课等,目前还仅限于单纯应用性的模式,获得短期效果,实践中没有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我们尝试总结出来一些可推广、可操作、可复制的模式,不单单是解决一个学校的问题。希望能做5-10年,调查只是第一步,后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刊:此次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式,如何保证科学性?
  郭菲:(发展心理学博士,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项目技术总监,负责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这次调查主要以湖南某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为主,主要采取心理学调查常用的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把当地所有中小学名单提供上来,然后我们根据中小学在农村和县城的比例,采取根据比例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名单。所以这次调查能保证样本代表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拿到随机取样表后,再把名单反馈给当地的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和具体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我们到每个学校去调查提供了许多帮助。
  本次调查采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纸笔答,心理所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问卷,提供到当地,我们对当地老师进行培训,统一答卷,收集数据。同时我们会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面谈。
  这次主要调查了湖南省怀化市侗族自治县、云南省红河州的苗族县,贵州省的镇远等地。一共调查1551名学生,来自12个学校,32个班级,有效问卷89.9%(我们最后拿来分析的是有效问卷部分)。教师问卷主要来自侗族地区,有近800份教师问卷。其中,青少年问卷我们采用了《中国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青少年问题行为自评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家庭环境特征问卷》,并且调查了一些背景信息。教师调查问卷包括《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成人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问卷》、《教师效能感量表》、《班级特征问卷》,并对教师的个人情况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希望通过问卷了解当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基本状况、问题行为、父母教育方式、自我应对困难方式、恋爱和性的态度,以及身体发育和青春期的一些调查。
  就我们所知,本次调查是目前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所做的样本量相对最大的一次。现在调查已经完成,后期还有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

  本刊:从调查结果来看,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存在什么普遍性的问题?
  江兰:总体来看,所调查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普通农村地区,主要是体现在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两个方面。但在认知效能上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低于普通农村地区。表明这一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本次调查的青少年中,11~12%的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3~4%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由此可见,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抑郁问题已成为一个值得引起足够关注的心理问题。
郭菲:从问题行为结果来看,所调查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问题行为比普通农村地区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三项问题行为依次是:爱和年龄比自己大的朋友在一起、情绪多变、倔强/固执。调查中,70%以上的人特别喜欢和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玩,这和地区特点有关,很多孩子是住校的,学校希望年龄大的孩子可以照顾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但从我们这个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问卷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的指标,可能体现出孩子的某些问题,比如孩子会比较早熟、会有更多行为情绪的问题、出现一些有异于同龄孩子的行为(包括违纪、违规、打架的行为比普通地区青少年要高)。有些学生有一些负面情绪,不知道怎么合理表达自己的不满心理。
  江兰:从应对方式结果来看,遇到困难和麻烦时,男生比女生、农村青少年比城区青少年、汉族和苗族青少年比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大概有3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发挥自己的长处,怎样认识自己等情况。
  从生理发育调查结果来看,本次调查的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体重显著低于2005年的同龄人,同时也低于2008-2009年全国城乡青少年的体重。
  另外,从恋爱与性调查结果来看,西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恋爱态度比较积极,恋爱比例高于全国农村青少年。西部地区青少年和其他地区青少年相比,在恋爱与性心理特征上存在着差异。以往的调查显示,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更容易早恋、更容易过早有性行为。这次调查的区域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严重。比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女孩子很早就会结婚,因为年龄小,致使母亲的文化素质不是很高,也会对西部地区下一代的素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我们也呼吁对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关注对女孩子的教育帮助。
  以上这些调查所体现出来的问题,需要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因地制宜,具体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帮助。
  
本刊:此次调查也做了对学生和家长的访谈?反应出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章婕(助理实验师 硕士 负责测评培训和施测监督):这次调查对学生一对一访谈并不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方面,主要是想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状况。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一般的资助者都倾向于资助成绩好的孩子,客观上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考不好试,那样他们就可能得不到有效资助。他们时常生活在抑郁和焦虑之中,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好好学习,得到资助和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变得特别没有价值感,继而在其他方面会产生连锁反应。可见贫困是最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湖南某个地方,我们一个专门的志愿者对一个5年级的学生进行家访,第一次时,这个小女孩也不说话、不回答问题。当时怀疑她在沟通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次是江兰和当地的一个老师一起去的,见到她的爷爷奶奶,原来她是为第二天交的20元住校生活费没有着落哭了一晚上,所以没有心情交谈。寄宿制还是要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对贫困家庭确实是很大的压力。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未来是什么?很多孩子最大的人生目标就是初中毕业然后外出打工找份无论什么样的工作,缺乏学习动机和人生规划。我们的目的是使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公民,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样了不起的成就。如何健康成长,对贫困地区可能更加重要,对于整个社会也都是一件好事。
  受交通状况、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家长进行访谈的难度极大,起初并未纳入OFS 心理健康项目第一期的工作计划之中。但在项目实际进行中,考虑到家长教养方式和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因素,在OFS走访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对100多个家庭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母亲的抑郁症是比较普遍的,因为过于贫困,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来承担家庭的重担,使得她们对于未来缺乏概念。这对于她们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调查中大多数青少年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但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肩也必然肩负起家长管教的责任,如能对他们的教养方式有初步了解,对于后期的干预会有重要意义,也为以后进行样本量较大的家长访谈打下实践基础。  
  调查来看,目前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家庭大多是多子女家庭,一半以上父母是务农为主,普遍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30%左右的女性家长,40%的男性家长都不了解孩子日常在做什么,普遍缺乏和子女沟通的技巧。

  本刊:这些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江兰:我们发现大约14~15%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大约2~3%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
另外,当地教师普遍的生活满意度比较低,教师效能感评估也不是很高,教师的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未来我们会尝试做一些对教师心理干预的计划,包括教师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影响研究、选择试点对教师进行心理指导等。

  本刊:对于此次调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章婕:我们课题组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不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单位,某一方面的力量能够面对和承担的问题,确实需要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引起关注,尤其是在政策层面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统一协调,多方面综合关注加以解决。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多数是公益性组织,具体的干预力量不够。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此类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质量、学生的安全和生活保障都在心理健康层面之上,并且缺乏相应的资金和人员上的干预力量,需要外部力量协助。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没有突发事件就缺少持续、深入的介入和研究,一些研究和公益机构也比较倾向于把人力和资金投入到这种突发事件的介入和研究,比如去年、前年发生了一些严重的灾害性事件后,有大批的心理工作者参与到救灾和救助工作中,工作都比较深入,常驻灾害地,获得持续、深入、全面、真实的研究和成果。但是在日常基础性的调查中缺乏深入和持续的关注。持续的贫困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源,对于西部贫、边地区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长期深入研究,这也和国家提出的均衡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来看,许多实践、应用与研究各做各的,相互存在脱节问题。我们现在就是做一些基础性的调查,做出一些实践中的干预,虽然我们现在只是触及了一点点的地方。希望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给予应有的关注,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快乐。
 
附:项目组成员名单
陈祉妍: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职务)。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项目。在本次调查中任项目指导,负责项目的整体研究设计、问卷设计。
江兰:硕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助理,在本次调查中任项目主管。
郭菲:博士,发展心理学博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本次调查中任项目技术总监,负责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土雪:OFS理事长兼秘书长。本次调查负责项目点联系、组织调查对象。
章婕: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助理实验师 硕士本次调查中负责测评培训、施测监督。
艾美丽 发表于 2011-3-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幼时的贫困会带给孩子一辈子抹之不去的阴影,我有个朋友,现在但凡是喝了几杯酒就会讲他以前读书的时候饿肚子,去山上挖草药,那个苦啊,我都听了不下百遍,而且我感觉他心中有非常强烈的自卑感,待人接物非常敏感,常常觉得别人对他有莫名敌意.想得非常多,过得很累,才三十来岁,头发白了一半了.
贫困是容易解决的,但是它带来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包容理解,更多的爱心去关注.
百蹊协调组 发表于 2012-2-1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百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百蹊助学网 ( 粤ICP备14008989号 )

GMT+8, 2024-11-1 07:09 , Processed in 0.0660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